“田完避难,奔于大姜。始辞羁旅,终然凤皇。
物莫两盛,代五其昌。二君比犯,三晋争强。
和始擅命,威遂称王。济急燕、赵,弟列康庄。
秦假东帝,莒立法章。王建失国,松柏苍苍。”
这些排列工整的字句,概括了田氏齐国的兴亡史。本文的主人公齐王田建,是齐国最后一任老大,属于亡国之君。
要讲述齐王建的故事,还得从他的身世开始。
他爷爷齐湣王,虽然杀戮忠臣,废除贤良,但还算是个能干的主儿,四处争伐,率先讨伐了桀宋,逼迫无道的宋偃王逃亡至温地而死,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
很快,乐毅独领燕军攻破临淄,齐湣王一看情况危急,顾不上庇佑他的臣民,带着少数的亲信,偷偷开北门溜了。
自大的人,恐怕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吃一堑,长一智。他们颠沛流离,逃到了鲁国。国君闻报,马上派使者外出迎接。大臣夷维此时站出来,询问使者鲁国的接待标准。一听说只用十份牛、羊、豕三牲全备的“太牢”之礼,打发他心目中神圣的天子,不禁十分恼怒,口若悬河把使者一阵怼,提出了自己认为配得上的要求。鲁国国君听到回复,跳着脚骂齐湣王是个蠢货,紧闭关门坚决不见。无奈之下,来到邹国求收留。恰好邹国国君刚刚死去,齐湣王打算去凭吊,但死要面子的毛病又犯了,派夷维说,天子下吊,棺材摆放要有讲究,主人站立要有方位,哭拜动作要有次序。邹国人一听,你叨叨个毛,来要饭的还想霸占厨房主灶,就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国家太小,容不下一尊大佛来送国君,赶快走得远远的!
最后,瞧各国没有收留的意思,实在没辙了,退而求其次,齐湣王只好到齐国幸存的莒州暂且安身。
话说楚顷襄王,见到齐国使者来求救兵,还答应归还先前割让的土地,就派大将淖齿率兵二十万,打着援救齐国的旗号,去接收故土,并嘱咐他,只要对楚国有利,可以相机行事。淖齿进驻莒州,齐湣王好像找到了主心骨,感动得眼泪哗哗地,封淖齿为相国,掌握了全城大权。
正所谓,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齐湣王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苟且,没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更缺少奔向远方的志向。
最初逃亡的队伍中,尚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世子田法章。
理想中的镜头,完全没有出现,出现的是当他听说齐湣王遇害,内心极度恐惧,立刻脱下华丽的衣袍,换上比现代乞丐服还要破旧的粗布衫,改名换姓自称是临淄人王立,逃难到这找工作,被莒州最富有的太史敫家录取,入府当了佣工,干些浇花锄草的活。
田法章这一躲,与报国恨家仇没有太大关系,却成全了一段风流韵事,更为齐国的灭亡埋下种子。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到方鸿渐回国一节,在船上,耐不住寂寞的鲍小姐,勾引了他。田法章的艳遇相似,只不过画风更加鲜亮。那是某个艳阳高照的天气,太史敫情窦初开的女儿,在前堂疯玩够了,想去体察一下劳动人民的本色,溜溜达达进了后园,猛一抬头,看见埋头苦干的田法章,止不住大吃一惊,暗想此人样貌非凡,一定不是普通人,怎么会忍住屈辱在这呢?女人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力量是无穷的。她当即派心腹侍女去探听底细,田法章怕惹祸上身,咬定自己是穷苦人不放。太史女虽然狐疑,没再追问,只是多了份殷勤问候,时常给他送些吃的用的,嘘寒问暖。田法章落魄之际,能得到红粉佳人的青睐,自然心存感谢,两人来往也越来越频,关系越来越近,慢慢开始你侬我侬。
而瓜分了齐国的淖齿,占据着宫殿和美人,日日花天酒地,乐不思蜀。齐国大夫王孙贾,刚刚十二岁,父亲去世,只剩下老母亲,齐湣王可怜他,封他做官养家糊口。原来,他也在逃亡大军当中,在卫国时与齐湣王走失,只好偷着跑回家去。
不久,四散奔逃的齐国大臣陆续赶到莒州,深感国不可一日无主,贴出告示寻访世子田法章的下落。
此时,齐国另一个没有陷落的城市即墨,在田单的组织下,先是派人对新上任的燕惠王实施反间计,散布流言称乐毅早想做齐王,留着两座城池不攻,只等国内的消息。燕王果然中计,派出指挥才能极弱的骑劫接替乐毅,而让乐毅回国。乐毅怕被诛杀,返回了自己的母国赵国。紧接着,乐毅动员民间力量资助金银,用募捐来的千镒黄金,让富户私下贿赂燕国将领,请求他们攻下城池保存一家老小,用以麻痹敌军。最后,选择一个夜黑风高夜,采用火牛阵法,大败燕军,一举解了即墨之围,再整顿队伍,乘势追逐,战无不克。
自然,两岁的公子建也快快乐乐地跟回来了。
女人卷入政治,除了长袖善舞的,极少能够驾驭国家的航船。君王后,感觉自己能够跳出这个定律。她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襄王不信任相国田单,时刻在提防篡位。
秦国奉行“远交近攻”战略,对东方大国齐国自然先笼络安抚,同时也在试探。有一次,秦昭襄王派遣使节送来一串“玉连环”,说贵国有很多智力极高的人,不知道能不能解开此环?君王后给周围人看了一圈,一个个摇头叹气,就让人拿来一把捶子,抡起来“啪”的一声把它咂得粉碎,告诉秦王的使节说,看看,解开了,多么简单!
而太史胜,最大的本领是收受贿赂。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接受秦国的钱物最多,当然为秦国说好话。他屡次在君王后、齐王建面前,吹嘘秦国如何仁义,进攻别的国家,都是因为内政不修,与秦国不友好。而齐国与秦国,一直以兄弟相称,根本不会与齐国为敌,提出与秦国“和平共存”的政治号召。
司马听了,恰当地劝了句,既然这样,您就不能舍了社稷而去秦国!齐王建晃晃脑袋,好像不服气,但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败兴地返回王宫。一位忧患意识强烈的即墨大夫,也语重心长去建议齐王建,说齐国幅员辽阔,兵甲充足,完全可以征讨周围小国,把赵、魏、韩等国收到齐国的名下,那时扬威立万,可灭秦国,总比安分守己、死守国家强啊!
齐王建,听不进去。即使听进去,他也没有那份气魄和担当。
受降后,秦王把受贿最多、祸国殃民的太史胜斩了首,所有金银财富,转了一圈又缴还秦国,只当个冤死的管家。齐王建,秦王答应封他五百里采邑。刚开始,他还很高兴,但当被大军押到那里,只见一片荒凉的太行山,只能在松柏林中筑屋定居,随从的宫人们,不久纷纷逃走。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亦林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