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3纵司令员正在济南城西区,观察济南内城敌情。司令员刚给2位师长布置完任务,一颗炮弹径直飞来,在司令员身边爆炸。气浪将人掀翻在地,司令员拍拍身上的土,只说:“感谢敌人送来的炮弹。”
13纵司令员名叫周裕发,湖北大悟人,出身贫苦。作为一个农家娃,他从小在苦水中长大,受尽了恶霸劣绅的剥削。在12岁那年,苦大仇深的周裕发选择参加了红军,成了一名“红小鬼”。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12岁的农家娃,日后将会成为威震敌胆的盖世名将。
参加革命后,周裕发改名为周志坚,从此坚定跟着红军走。几年的浴血拼杀,周志坚升任了红10师师长,此时还不到20岁,也是红军最年轻的师长之一。抗战时期,他参加了白兆山、礼北、浠水、港十二、安家台子、尹家集等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中原突围、兖州战役等战斗,因功升任华东野战军13纵司令员。到了1948年,华东野战军接到命令,准备攻克济南城,打通华北和华东解放区的联系。按照攻城指挥部的命令,周志坚率领13纵担任预备队,配合9纵、10纵兄弟部队的行动。
周志坚只在13纵战前动员会上说:“这一仗打不好,你们永远都是预备队。”受到司令员鼓舞,13纵将士纷纷写下“遗书”,誓要攻克济南城,把预备队打成了响当当的主力。到了9月21日中午,13纵已经攻克了守敌设下的第一道防线,部队开进到济南城西区商埠一带。
这时商埠一带还有零星战斗,13纵30师师长正率部追击敌人,周志坚这时冒着弹雨就赶来了。师长赶忙挡在司令员面前,问:“周司令,残敌还未扫清,你怎么上来了?”周志坚说:“我怎么不能上来”,拿着望远镜就开始观察敌情。
周志坚打仗勇猛,喜欢在第一线指挥战斗,他麾下的指战员也已经习惯了。听说了司令员赶到商埠前线,38师师长也赶来了,和司令员商讨下一步的进攻问题。周志坚拿着望远镜,望着敌人外城防线,陷入沉思中。
根据事先获得的情报,济南外城由大石块垒砌而成,高达7米,厚度更是达到惊人的9米多。城墙上到处都是明暗堡,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可以互相支援。城墙下,就是密密麻麻的雷区、铁丝网,还有护城河、拒马等等障碍。
面对王耀武精心构筑的“堡垒”,30师和38师师长对望了一下,均感觉攻城难度较大。周志坚看完情况后,问2位师长:“对于攻城,你们有什么意见?”30师师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司令员,我的建议是多路突破,兵力太过集中,就成了敌人的靶子。”
38师师长听到这个战略后,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周志坚轻轻摊开地图,仔细思考起来,果断下令:
“37师109团攻打永绥门正面,111团攻打永绥门北侧,38师112团攻打永绥门南侧,其他团当作预备队……”
2位师长刚回答:“报告司令员,我们明白了。”突然,济南外城守敌发射了一颗炮弹,直直朝着周志坚所在处袭来。炮弹距离周志坚仅20米,周志坚凭着敏锐的直觉,高喊:“快卧倒!”炮弹“轰隆”爆炸,周志坚和2位师长安然无恙,大家只是被气浪掀翻在地。
周志坚起身后,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问身边的同志有没有事?好在敌人炮弹打得偏,只有几位同志负了轻伤。周志坚站起身来,只说:“这群兔崽子,我看你们还能折腾几天。咱们刚刚给敌人挖好墓穴,敌人就朝我们开炮,这是敌人在感谢我们呢。我们也感谢他们送来的炮弹,给我们的总攻吹响了号角。”
周志坚一声令下,13纵对济南外城发起猛攻,敌人所谓钢铁防线被击垮。至23日凌晨,13纵攻入济南城中,和敌人展开了巷战,最终解放了整个济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