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常熟先后有200种报刊,舆论场却弱势
创始人
2025-06-28 14:32:12
0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1:这份期刊是1904年开始办的,封面现在看也洋气

民国时期常熟先后有200种报刊,而整个民国大约4000-6000份,这个数量超过了很多大城市(现在全国2000多份)。江苏第一份女性刊物《女子世界》就是清末常熟人办的,几年后办这份刊物的人还当上了民国常熟县长。这里浅谈一下,笔者对民国时期,常熟媒体兴衰的感受。

图2

今天看的是《琴声杂志》第一期,“洪宪”元年(1916)刊印,这是一份名气不大的刊物,是基层知识分子所办,八十几页。

图3

图3:前后几文多次的提到的逍遥游茶馆,估计主编去得不少。这篇说的意思是,本地女孩逐渐以自由之出为由,去茶馆喝茶,其中逍遥游茶馆特别多。这种情况在东西洋各国未尝不可,但是我国人幼稚,并且道德水平偏低,一些“无赖”男子为看女孩而在茶馆东奔西走。他很担心这样下去风化有伤,建议相关方面派人来管一管。

图4

图4:整顿私塾,希望增加考核、培训,并且给予拨款帮扶,似乎主编就属于这个群体。

图5

图5-图6:梦游峨眉山,这里有很多游记、诗词,写得是很不错的。

图6

翻看江苏的民国文献,常熟经常出现,这里文化繁荣却又古朴本份。常熟的报刊大多比较单纯抒怀,家国情怀,与人无争。当时江南一带常有人去上海办报骂家乡长官,例如《宁波人》就是骂东钱湖的乡长,说了好几期。吴县有个小乡叫蒋石,不但没有被合并反而合并了大乡,就是因为名称和老蒋很像,东山青年看不过去就在上海办了份刊物批评家乡诸多事。常熟虽然报刊发达,但是没见过这样的事,因为常熟人中规中矩者多。前面那位东山镇的青年,是银行大班,东山一个带一个,不少人在上海混成了银行经理,开着小汽车衣锦还乡,自然会感慨家乡的落后。

图7:上海刊物写常熟的游记特别多

民国的常熟好像是在逐步衰落,许多刊物办得很短就没有了,虽然这是当时常态,但是常熟特别明显。上海期刊的游记,常熟非常多,除了距离不远,猜想不少作者可能是常熟人,去了上海谋生。

图8:1937年苏南地图

随着常熟本地媒体影响力的下降,舆论场上的常熟,逐渐走了下坡路。到了后来,常熟甚至经常被“欺负”。吴县(苏州)、无锡、江阴、常熟当时是平级的县,无锡工商业发达,各种破事特别多,但是被大家所喜欢,舆论形象很好。无锡的报道写出来,一般会注意地方形象,例如化妆成小孩骗钱的那个著名大盗,直接被称为“小苏州”。上海的“拆白党”,无锡早已有之甚至手段更强,报道时就像说一个故事,语气轻松。但是常熟不同,报道写得中规中矩,以至于后来在省报《新江苏报》喊出了常熟出恶人的话。应该说,这是一种惨败。常熟人不太爱看外面的事情,所以并不在乎这些,也没有谁站出来论战,什么声音都没有。可以说这是君子风度 ,也可以说是老实巴交,最主要原因是从容,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