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4师四00团在团长董占林和政委宋世永的率领下,来到了广西参与剿匪。当时盘踞在离蒲庙30多公里的灵山县盘古村的土匪,是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十九师七十四团的残余部队,他们凭着盘古一带山高林密、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负隅顽抗。
9月20日,根据上级命令,四00团战士带上九二步兵炮和大批炸药,经过一夜急行军,拂晓前来到盘古村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隐蔽下来。这时接到侦察员报告:匪徒不在村里,在村外四五公里的山沟边,企图伏击我军。敌人如此狡猾,气得大家摩拳擦掌。但盘古村半个村落在南山坡上,匪徒在山顶修筑了3个坚固的碉堡,在山下又修了2个暗堡,与战壕连接,由山下可通到山上,构成月牙形阵地,周围有铁丝网,形成第一防线;围墙与碉堡之间又设战壕,在围墙与地道外,又有两道一人高、两米多宽的带刺鹿岩。陡斜的山坡,高100多米,山上荆棘满布,无法攀登。
9月23日拂晓,攻打盘古村的战斗开始了。战斗一打响,正面进攻就受阻,原因是敌人固守着一个高墙碉堡,有一挺12.7毫米口径的机关炮,还有轻重机枪,火力很猛。负责主攻任务的六连指战员们,在敌人交叉火力网下,冲上去、退下来,又冲上去,再退下来反复冲杀5次,血战一个多小时,连长和指导员都相继牺牲了,仍未能拿下敌人的碉堡,形势十分严峻。
中午12点,六连接到死命令,必须拿下这个碉堡。七班副班长徐汉林等10名勇士组成了突击组,他们带着冲锋枪、炸药包、手榴弹,在一排长王森的带领下向敌人发起攻击。冲锋号"嘀嘀哒哒"地吹响了,勇士们腰插手榴弹、身背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踏着战友们的血迹,向敌人碉堡冲去。敌人垂死挣扎,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子弹像雨点一样封锁了去路。排长王森不幸牺牲了,紧接着又有两名战士倒下了,后来,两个扛炸药包的勇士也负了伤。
此时,副班长徐汉林愤怒地高喊:"死也要消灭这股顽匪,为伤亡的战友们报仇!"说罢,他从战友手中夺过30斤重的炸药包,同班长和剩下的几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到了距离敌人碉堡20米远的头道鹿岩前。这时,敌人的火力更加猛烈了,周围又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进行爆破吧,炸药只剩下一包,且导火索在进攻途中丢失了,惟一的办法只有用手榴弹代替导火索!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汉林知道,只有炸毁碉堡,才能为整个战斗扫清障碍,夺取胜利,为战友报仇,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将一颗手榴弹塞进炸药包,说:"班长,你们掩护,我去爆破。"随着这喊声,他跃身抱起30多斤重的炸药包,像一支离弦的箭,冲过两道鹿岩,跨过战壕,跃到敌人碉堡前,大喊一声,毅然拉开了引爆炸药的手榴弹导火线。"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碉堡被炸开了,20多个匪徒立即被炸死,徐汉林也壮烈牺牲了,我部队迅速冲上,占领了敌人的阵地,鲜艳的红旗插上了盘古村的南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