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的一位圣人,他的很多的思想被应用于古代封建社会,其中孔子的教育也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对象,他开创了“因材施教”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方法,随着孔子留下的思想的影响,孔子也慢慢的成为了圣人,现如今“世界十大文化名人”里面的首席就是孔子。现在很多人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文化,他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古代孔子成为圣人之前,还没有开始开学教书的时候,他都干了些什么呢?那个时候的孔子可不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孔子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一心想着走仕途,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了能够在仕途上走的更好,孔子开始研究当今的天下大事,还经常的去发表一些自己对天下的看法,慢慢的孔子也算是小有名气,孔子就被鲁国的国君请去当了一个官,这个官是多少级的不清楚,但是这个职位所要做的工作是管理仓库,可不是看仓库哦的,一个是领导者,一个是被领导者。后来的孔子管理完仓库,又去管理畜牧,反正孔子想做的事情不是这些,他想做的是管理国家,让整个社会都能有一种良好的风气。
公元前522年,齐国公和鲁国公约在一起吃晚饭,顺便带上了孔子。齐国公和鲁国公在讨论称霸的问题,在吃饭的时候,齐国公带来了一些他们当地的表演者,结果上来之后表演完了,坐在台下的孔子不高兴了,他说道:“现在讨论的是国家大事,却让这些野蛮人来跳舞,这是大不敬”。说完孔子就说道:“把这些人拉下去断手断脚。”孔子也是很厉害的,有一句话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显然孔子忍受不了这种场景下野蛮人上来跳舞。
公元504年,孔子遇到了一个叫做阳虎的人,阳虎在鲁国掌握了大权,孔子很看不惯他,但是阳虎很是欣赏孔子,所以就提拔了孔子,孔子的仕途越来越顺,几年之后,竟然当上了宰相的职位,这个时候鲁国国内有一个人,叫做少正卯,少正卯想要改革,使国家变得富强,但是孔子知道后,直接把少正卯给杀了,不过孔子这个极端的做法也使得鲁国境内开始变得稳定了。
当时少正卯也是一个学问大家,因此很多人都不理解孔子为什么杀他,孔子说道:“祖宗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不能改革。”并且罗列了一些少正卯的罪行,有学问但是内心险恶,不按照规矩办法,还看不惯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这些就是孔子罗列的罪行,结果后来孔子这种作风得罪了鲁国很多人,无奈的他也知道自己不适合为官,便开始了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时间,但是他在一个叫做卫国的小国家里面就呆了十年的时间,根据史料记载:“卫国多君子”。孔子在这里应该收获颇多,他那个暴脾气也应该改的差不多了。孔子研究的的是制度和礼仪,后来为了加深自己对于礼的理解,孔子不远千里的去找老子问礼,老子隆重的接待了孔子,并且和他探讨理学,在这里孔子受益匪浅。老子还对孔子指点了一二,就是让他以后戒骄戒躁。
孔子学有所成之后,便又回到了鲁国,他回来后专心的从事教育事业,慢慢的就开创了很多的先河,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孔圣人,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所以我们应该找对自己的方向,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今天和大家说说孔子以前的事情,也是让大家知道,一个人再好也是有缺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够慢慢的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