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童年时曾经看过赵本山老师的一部小品,里面有句台词令人忍俊不禁:“6级木匠,相当中级知识分子“。这话本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在咱们乾隆爷的年代是真真切切实行的,造办处一个外聘的临时工,都要比县官的工资要高。
爱说历史的娘娘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紫禁城建成的文章,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说的就是紫禁城是由香山帮建成的,这帮木匠技艺精湛,自明朝以来地位便很高。到了清代,皇家对木匠尤其宽待,间接导致清代木工产业的发展。大量民间木工高手入宫工作,而这些木工工作的单位便叫做造办处。
清代的造办处是专门为皇家打造日常用品的部门。从康熙年间一直存在到溥仪出宫,前前后后为清宫服务了200多年。造办处不光制作家具,还制造玻璃、匣裱、钟表、画作等等,可以说皇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们。
今天,咱们具体说说木匠,能进到紫禁城当木匠的那都不是等闲之辈,都是从全国各地精选出来精英中的精英,待遇自然是没得说。入宫之前,便有地方机构先发给这些木匠一笔安置费用,乾隆年间是根据具体情况60~100两不等。进到宫中,宫中还要给发一笔安家费用,大约是60两白银,包吃包住,还可以携带家属。
乾隆时,木匠的工资分成三个等级,末等是一月6两,二等是8两,头等是10两。如果工作完成得好,还有金额不等的奖金。比方说,一个木匠做完了活计,造办处的管事根据完成情况先拟定奖金,再交给皇帝圣裁,通常情况皇帝实际给的赏赐会比造办处申请的要高,以显示皇恩浩荡。
当时一个普通木匠的赏银就已经比当知县的俸禄要高了,即便是一些大官都要自愧不如。例如才高八斗、大名鼎鼎的纪晓岚,他一年的俸禄是180两白银。咱们不拿他跟头等木匠比较,就和处中间值的普通木匠比较,二等工资一月8两,算下来一年是96两,加上地方和皇家的安置费用,保守估计都超过200两,这还没算奖金,如果拿一个头等木匠跟纪晓岚比,估计差距就更悬殊了。
木匠平时里的福利待遇也是没话说,若是在紫禁城内,每天有午饭一份,若是去了圆明园那中午、晚上两顿都管。除此以外,每年回乡祭祖时,不仅带薪休假,宫里还支付盘缠。乾隆爷曾经表示,木匠是靠手艺吃饭,绝对不占工匠的便宜。所以这些工匠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付出自己的高超技艺。
当然了,凡事有奖就有罚,在皇宫里干活,需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一不小心就办错了差事,一旦做错,便会收到惩罚扣工资,甚至还会被革职遣返原籍,永不再用。所以说,这份工作虽然好,但也不是一份铁饭碗,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
不过,咱们从家具制造的角度上来说,乾隆爷一直以高工资加高标准的方式对待这些木匠,却也给我们清代的木工家具业带来了一番空前的高峰,开创出新的审美和风格,在历史的木工制造领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