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杜甫《无家别》乱世中的孤独与无奈
创始人
2025-06-27 03:03:42
0

有些诗篇如同时间的刻痕,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的记忆里。唐代诗人杜甫的《无家别》,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后民间的疾苦,把个体命运的悲剧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无尽的悲凉。本文将带您走进这首诗的深处,感受那个时代的苍凉与人性的坚韧。

诗作原文

《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赏析

《无家别》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寂寞天宝后”,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天宝后期,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诗人以“寂寞”二字开篇,不仅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园庐但蒿藜”一句,通过描绘园中的荒芜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后的凄凉氛围。诗人用“但”字转折,表达了对昔日家园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两句,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村里的百余户人家因战乱而四散流离的悲惨景象,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力。

在描述了自己村庄的惨状后,诗人将笔触转向了自己。“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他因战败而归来,希望找到昔日的家园,但等待他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两句,通过描绘诗人所见所闻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后的凄凉氛围。诗人用“日瘦”形容日光暗淡,用“气惨凄”形容气氛凄凉,生动地表现了战后家园的破败和荒凉。

接下来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两句,通过描绘狐狸对诗人的怒视和啼叫,生动地表现了战后家园的荒芜和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在描述了家园的破败和荒凉后,诗人将笔触转向了自己的生活。“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两句,揭示了战后人民生活的艰难。诗人通过描述四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和悲愤。

接下来的“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两句,诗人以宿鸟恋旧枝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家园的眷恋和不舍。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只能暂时栖身于此,无法回到昔日的家园。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战乱后艰难谋生的情景。春天本是播种的季节,但诗人却只能独自劳作,生活艰辛。

然而,更令诗人感到无奈的是,即使他回到了家乡,也无法逃脱战乱的阴影。“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两句,揭示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即使诗人已经回到了家乡,但县吏仍然强迫他参与战争,为国家的命运而奔波。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他因战乱而离家多年,无法照顾病中的母亲,只能让她孤独地离世。这种愧疚和痛苦深深地折磨着诗人的内心。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感慨。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责任和义务,无法为家庭带来幸福和安宁。这种自责和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两句,是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悲惨遭遇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写作背景

《无家别》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杜甫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情怀的诗人,通过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长达八年的内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得无数家庭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诗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后代评价

明代诗人高启在《高青丘集》中评价道:“此诗悲怆流离,令人不忍卒读。”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称赞道:“此诗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读之令人泪下。”这些评价都充分说明了《无家别》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练习题

选择题

《无家别》中“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主要描述了作者怎样的经历?

A. 作者因战败而逃亡他乡

B. 作者因战乱而失去家园

C. 作者因思念家乡而返回

D. 作者因寻找亲人而四处奔波

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句理解。这两句诗描述了作者因战败而返回家乡,寻找旧时的路径,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不舍。

解析步骤:首先,需要理解诗句中的“贱子”指的是作者自己,“阵败”表示战败,“归来”表示返回,“寻旧蹊”表示寻找旧时的路径。然后,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可以判断这两句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因战败而返回家乡,寻找旧时的路径的经历。因此,选项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返回”最符合题意。

解析题

请分析《无家别》中“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无家别》中“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战乱而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经历,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涉及知识点:诗句情感分析。这两句诗是诗歌的结尾部分,通过总结全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步骤:首先,需要理解诗句中的“无家别”指的是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蒸黎”指的是普通百姓。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分析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战乱而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经历,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美好。最后,将这些分析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无家别》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部时代的历史见证。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乱年代的民生百态,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品读这首诗时,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每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努力生存的个体。在历史的回响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的沉重与深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统共有十六位皇帝,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除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下落不明的建文...
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出土两件罕见...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队在河北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内发掘出土两件罕见龙首,初步判定为唐...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寒冬,乌江边上一个昂长八尺、身披王者铠甲、手持带血天子剑、英勇威猛的将军,却显得神态...
原创 毛...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组毛主席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
原创 中...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发生于南北朝时期末期,期间五胡族群体的入侵和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人...
原创 如...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伪君子,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他装出来的。由此认为刘备如果真的光复了汉...
原创 北... 一百年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少年肩负着未来和希望,是祖...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南下,与中原的汉族政...
原创 溥... 清朝是历史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虽然出生在皇家,但他的人生是悲惨的,...
光影流转间,哈曼卡顿音乐琉璃4... 暮色渐沉时,我最爱蜷在沙发角落。落地窗外是城市渐次亮起的灯火,而屋内只留一盏暖黄的阅读灯。这时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