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上,中华文明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秦帝国也好,还是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大唐王朝也好,他们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些王朝所处的历史时间段,世界上极少有其他的势力能够与他们进行争锋,哪怕是后代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的宋朝,它的经济发展都位居世界前列。
那个时候,中国的发展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在很多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表明这样的引领局面在大明王朝的时候开始结束。大明王朝时期国内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诞生,并且还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中国成为了十五世纪之前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的国家。
那么,为什么历史学家们互相这一个历史时间段当做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开始呢?我们对于大明王朝的国家实力并不能够进行否定,因为在整个明朝统治中原的时间段,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强盛的。无论是万里三大征也好,还是在嘉靖皇帝统治时期的戚继光抗倭也好,都足以展示大明王朝强势的军事实力。
但是大明王朝强大的国家实力却建立在混乱的政治局面之上,这是让明朝一度开始衰弱。在明朝统治中原地区的时间段,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内政都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他们开始有进行革命的萌芽,英国工业革命的萌芽就是发生在明朝统治中华的历史时间段。那个时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在积极努力的寻求最为合适的政治形势。
但是大明王朝却困在理学的发展当中无法自拔。理学作为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形势,我们无法否定它本身的发展意义,但是我们却可以肯定它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的。理学的发展让整个国家的社会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禁锢,国家不能处在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当中进行发展就让这个国家失去了很多注入新鲜血液的机会。
也就使明朝在行政方面的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其次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文字上对于官员们的束缚。明朝科举制度上所采取的八股取士行为让它所选择的官员大都是机械性的,他们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为皇帝的观点做论证,为皇帝的行为去做具体的实施。
这就让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基本上就成了统一的模子里所刻画出来的人,他们成为了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武器,对于国家的发展失去了很大的发言权,这就让明朝的发展失去了集思广益这一关,很大程度上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决定。这就让决策的错误性大大增加,对于社会发展的阻碍也就大幅度提升。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在积极努力的寻求权力平衡的时候,大明王朝所做的只是权力的收归,是皇权在最大限度上的加强,这也是让大明王朝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在明朝时期宦官乱政的局面屡发生,让明朝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一个国家把国内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党派斗争上面。
这就让国家的行政、军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这让它又如何去与世界上其它在努力寻求发展的国家进行斗争呢?最后是因为郑和下西洋对于明朝财政方面的拖累。郑和下西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中原文化,也让中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交融。
但是,它所实行的朝贡贸易的形式却让大明王朝入不敷出,从而引发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让处在动荡的外部环境里的明朝在内政方面也受到了极大冲击。财政系统上的不堪重负,让国家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开始停滞不前,从而在慢慢耗费着明朝的国运。
所以综合上述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国家实力相对于周边外部环境来说是比较强大的,但是他并没有在一个世界发展进入多样化的时间段里寻求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形式,相反,它一直都在因循守旧,从而导致了它的整体实力落后于其他国家。
参考资料:《明史》、《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