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是造反,为什么汉王朱高煦那么容易就败了?他比朱棣差在哪?
创始人
2025-06-26 19:02:58
0

前言: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二十一日,明宣宗朱瞻基意气风发地骑乘在御马之上,不无讥讽地看着趴伏在自己面前的老对头:二叔汉王朱高煦。扈从文武大臣此时纷纷踩上一只脚,对汉王的罪行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希望将他即刻明正典刑,以绝后患。

就在前一天的夜间,乐安州内汉王府的方向“火光烛天”,谁都知道朱高煦正在销毁他和在朝文武大臣之间的往来书信。但是万一还留下了一些呢?死人是不会开口的,所以大家都希望汉王立刻马上被处死。眼看皇帝不肯同意,大臣们急得连“大义灭亲”这四个字都说了出来。

汉王之乱,对于朝局的破坏程度,仅次于当年的燕王之乱。可是问题来了,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威风八面的那个高阳王朱高煦,怎么会在大兵压境之际如此轻易就投降呢?他到底比他老爹朱棣差在哪里呢?

硬实力的差距

发生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的这场汉王之乱,其实和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的靖难之役很像。都是大侄子皇帝意图削藩,叔父亲王指责朝廷变更旧制。而且朱高煦当年战功赫赫,一点都不比靖难第一功臣张玉要差。虽然在宣宗朝修撰的《太宗实录》删掉了汉王的战功,但《明史》还是如实予以了记录。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换句话说,从个人武力值来看,朱高煦可能比他老爹朱棣更厉害。既然如此,他自己造反怎么会败得这么快呢?笔者以为,除了武力值,汉王比起当年的燕王,各方面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久经战阵VS久疏战阵

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之国北平以后,燕王朱棣一直接受着其岳父魏国公徐达的精心培养。由于当时北元残余势力还很强大,作为大明开国第一武臣,徐达每年过完春节之后就启程北上驻防于北平,然后在十月份的时候回南京过冬。

换句话说,徐达一生的军事经验,基本上都传给了女婿朱棣。不过话说回来,朱高煦作为亲儿子,老爹朱棣自然也会对他倾囊相授,这方面双方应该不相上下。

但是自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起,到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止,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朱棣几乎年年都在对外用兵,他的身上有着打仗的惯性。回到朱高煦身上来看,虽然他在三年靖难战争中确实光芒万丈,恍若天神下凡一般。然而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六月率兵回宣府,一直到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起兵造反,汉王已经整整二十三年没有打过仗了。

一个久经战阵,一个久疏战阵,双方对于战场态势的研读,战机的把握,都会出现巨大的差距。

边军精锐VS乌合之众

燕王护卫称为燕山三护卫,分为燕山中护卫、燕山左护卫和燕山右护卫。燕山三护卫究竟有多少兵马,史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燕王实际控制的兵力确实不少,我们可以来估算一下。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三月,朱元璋给正在备边的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下了一道敕谕,要求“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节制”。这里的晋王是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今上指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给北平属卫以及三护卫的赏赐来看,当时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五万人。蓝玉案之后,兵权进一步集中到各地亲王手上,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癸未,给赏北平属卫及三护卫军士五万九十余人绵布二十二万四千五百余匹、绵花八万八千六百余斤。—《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

至于战斗力,这支燕王护卫实战经验丰富,无论是北元军队,还是朵颜三卫,亦或是辽东女真,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和燕山护卫相比,汉王的青州护卫无论是人数还是质量,都大为逊色。从人数上看,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时候,汉王青州左护卫和青州右护卫便已经被革除,朱高煦在造反的时候,手上仅有青州中护卫。

而从质量上看,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只能“籍州民丁壮编为行伍,破州县狱出死囚而厚养之”。这样七拼八凑的造反基本盘,只能称之为乌合之众。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当官军主力包围乐安州之时,大炮一轰,城中叛军便已经毫无斗志。

上分命诸将壁其四门,高煦率叛党伪太师王斌等乘城举炮。大军四门神机铳炮垒发,震如雷霆。其城中乌合之众环聚城堞,顾望股栗。然迫于威虐,不敢引退。—《明宣宗实录卷二十》

软实力的差距

和靖难时候的建文帝朱允炆相比,汉王现在的对手明宣宗朱瞻基要难缠得多。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朱允炆从小没有接受帝王教育,只是因为父亲懿文太子朱标去世,才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赶鸭子上架做了皇太孙。而朱瞻基从小就被作为第三代领导人进行培养,由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传授他帝王心术。

其二、为了防止武将干政,朱元璋将兵权分散给了戍边亲王,围绕在皇太孙身边的都是文官,这使得建文帝和武勋之间有着疏离感。宣宗则不但曾经跟着祖父朱棣远征漠北,身边还有一支实力强大的皇太孙亲军,在军中的影响力根深蒂固。

其三、和建文年间承平已久的禁军相比,宣德年间的京师三大营两年前还在征伐漠北,保持着充沛的战斗惯性。此外由于李善长案和蓝玉案的影响,大明开国元勋几乎为之一空,以至于在靖难战争期间建文帝手上并无名将可以调遣。而当初跟着朱棣起兵的那一批靖难勋贵并没有受到清洗,虽已有不少凋零,但英国公张辅、武安侯郑亨、广平侯袁容、阳武侯薛禄等仍然可以领兵。

如何破局?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汉王则软硬件各方面都远远比不上自己的老爹朱棣,干嘛还要造反呢?目前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的汉王之乱,只是宣宗给叔父下的一个套,所以汉王才会这么轻易地投降。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汉王的夺嫡行为持续了二十年,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宣宗这个大侄子是不会让他善终的。那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该如何破局呢?笔者以为应该把水搅浑,大乱才能大治。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宣宗君臣最为担心汉王的动向有两处:一是攻济南,二是取南京。汉王的封国乐安州,州治即今惠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距离济南府城不过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山东布政司衙门就在济南,而且城墙高厚,易守难攻,靖难时候朱棣都在这里吃了亏。如果汉王能拿下济南,就有了接近于当年北平城一般的根据地。至于南京,宣德年间还是大明王朝名义上的京师。一旦拿下南京,可以即刻在奉天殿称帝,占据大义名分。

然而汉王虽然勇武善战,性格上却有弱点。老战友英国公张辅对朱高煦有一个评价:“素怯懦”,而宣宗对这位二叔的看法更是一针见血:“临事狐疑不决”。换句话说,朱高煦没有他老爹朱棣那样的行动力。

当年朱棣起兵之后,立刻亲自率军对北平外围的州县: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怀来、永平展开全面攻击,目的就是将其全部收入自己麾下。而朱高煦却百般犹豫,将攻取济南城的希望,寄托在内应山东都指挥使靳荣身上。

问题在于你是造反啊,你本人都不上,指望外人卖命,现实吗?靖难时候朱棣为什么每次都自己冲锋在前?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而是只有他冲上去,叛军士卒才有勇气跟着冲。换句话说,只有汉王有了实际行动,才会有人跟着他造反。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留下世子朱瞻坦和汉王妃韦氏守卫乐安州,自己亲自率军南下,然后和靳荣里应外合夺取济南府。

第二步、将世子和王妃接到济南,将其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同时率军继续南下直取南京。

第三步、联络昔日青州左、右二护卫的旧部,也就是现如今驻屯于怀安县的保安左卫和右卫。这里靠近北京,可以对其发动直接攻击,迫使朝廷大军分兵回援。

第四步、一旦汉王占据济南,则其事先已经联络好的高级将领会更有信心造反。如果说天津卫镇守都督佥事孙胜、山西都指挥张杰、杨云,青州左卫指挥史诚,德州卫指挥郑兴这些人能够率部起兵,必然会使朝廷大军陷入苦战。

第五步、做好以上四步,可以督促彰德府的亲弟弟赵王朱高燧、开封府的好兄弟汝南王朱有爋,以及太原府的晋王朱济熿一同起兵。

如果朱高煦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一旦他拿下了济南、德州、青州这些战略要点,宣宗绝对不敢再像历史上那样长驱直入。有人可能会说你这都是空想,确实,但如果都不敢去想、去做,那还造什么反?山东明军的战斗力,不宜估计过高。一群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白莲教徒,就能席卷山东。之前打得明廷狼狈不堪的唐赛儿之乱,也才过去了六年而已。

一旦朝廷方面在德州、济南一线陷入苦战,汉王又乘虚拿下南京并且登基称帝,就可以颁布诏书,指斥宣宗谋害先帝仁宗,将其贬为伪帝。赵王镇守北京二十多年,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还超过汉王。晋王府太原三护卫奇装满员,历代晋王又在山西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再加上山西都指挥使的协助,叛军反而能对朝廷方面形成反包围。

结语:明宣宗之所以要御驾亲征,一方面不放心当年跟着朱高煦一起靖难的勋贵,另一方面打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可以临机决断。朝廷以雷霆之势压来,首要任务就是不能失败。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旦像当年的长兴侯耿炳文一样兵败真定,尚在观望的汉王党羽就会毫不犹豫地起兵。

而对于朱高煦来说,时间同样意味着一切。豁出去先取济南,再依托德州等处汉党节次拖延朝廷方面的进军势头,然后利用这个时间差直取南京。汉王在南京深耕多年,不至于一点可依靠的党羽都没有吧?一旦天下大乱,则仁宗在位一年就驾崩的劣势就会被放大,因为宣宗的基本盘也并不稳定。

从朝廷事后的处置来看,散落于各地的汉党人数着实不少:“相继就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应死宥充边军者一千五百余人、为民于边者七百二十七人”,合计近三千人。只可惜朱高煦把希望都寄托在外人身上,被他的大侄子吃得死死的:“外为夸诈,中心实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如当年燕王的情况下,还缺乏老爹朱棣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不失败谁失败?最终造成自己全家老小都死于非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