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泗水亭长,汉高祖,崛起于微末,夺天下,守天下依据的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6-25 21:32:05
0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刘邦自称赤帝的儿子,也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

大学士叔孙通本来是秦朝的博士,后来见秦朝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为求自保,先后降过薛、楚,最后投在汉王刘邦手下做事。没读过几天书的刘邦非常讨厌叔孙通穿着读书人的衣服,于是叔孙通就改穿楚国制的短衣,刘邦这才高兴起来,后来将其封为稷嗣君。

刘邦灭亡秦朝,打败项羽,兼并天下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人共推刘邦为皇帝,于是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在当上皇帝之后,刘邦立刻宣布废除秦朝的各种仪式和法令,使其变得简便易行。在登基仪式举行的庆功宴上,大臣们喝着酒争论功劳,有的喝醉后还大呼小叫,甚至拔出剑来往柱子上砍。

刘邦非常讨厌这种事情。叔孙通把这种情况看在眼里,于是对刘邦说:“我们读书人虽然打仗没有很大作用,但是可以帮助陛下守住江山。我愿意召集鲁地(孔子的故乡)的读书人和我的弟子们前来,共同为您制定一套朝廷的礼法,相信这么做是很有用的。”

刘邦说:“它不会很难做到吧?”

叔孙通说:“古代五帝三王,礼制都有所不同。礼制这个东西,就是根据不同的时代和人情而制定的,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我可以把古代的礼制和秦朝的仪式综合起来,制定符合我朝的礼仪。”

皇帝就说:“你可以试着干,最好让它容易掌握,估摸着我能够做到。”

于是叔孙通就召集了鲁地的30个读书人,并带领他们与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人,连同叔孙通的弟子100多人在野外牵绳索、树茅草,将新近制定的礼法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于是上报皇帝。

刘邦看了看,让他们施行礼仪,说:“我能够做到这些礼仪。”于是,高祖便颁令让大臣们学习叔孙通制定的这套礼制。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原来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长乐宫建成,之后为朝廷所在。

当年,诸侯和大臣们进行了十月朝拜岁首的礼节:天亮之前,谒者主持典礼,指导所有人员按次序进入殿内,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侍卫官员,佩带兵器,竖立旗帜。

然后传令“快步走”。殿下廊中央夹阶而站,每阶上都有数百人。

功臣列侯、众将军和军官按次序排列在西,面向东;

文官从丞相以下排列在东,面向西。

大行设置九个卦相,从上向下传令。这时皇帝乘坐辇车出房,众官员举着旗帜传呼警戒,带领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级的官员按次序朝拜皇帝。

这些官员没有不震恐肃敬的。等到典礼完毕,又举行正式宴会。凡陪坐殿上的官员都俯伏着,低垂着头,按官位高低次序起立给皇上敬酒祝酒。酒过九巡,掌管宾客的谒者宣布“宴会结束”。御史严格执行纪律,把个别不遵照仪式的人带走治罪。在整个朝会过程中和宴会上,没有人敢大笑大叫对皇上失礼的。

汉高祖激动地说:“我今天才知道了做皇帝的尊贵。”皇帝拜叔孙通为太常,并赏赐五百金。叔孙通的弟子也都纷纷被赐官。

后来,叔孙通在皇帝的授权下,又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在用它们来整理朝纲,一时之间,朝廷上下,秩序井然。而后世的礼仪制度,也是从这时开始得以定型并延续下来的。

通过制定汉代礼制,叔孙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为儒家最终被奉为正统思想铺平了道路。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礼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以及它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礼是什么?现代意义的礼,即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更多地强调社交活动中的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但在古代,“礼”的含义和作用要宽泛得多。

简单地说,封建时代的“礼”是封建社会一切阶级行为的准则。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儒家所遵循的理想社会原则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无法统治了。

对封建统治者来说,秩序井然、江山稳固,是他们最乐意看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历代统治者都把“礼”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

朱元璋说:“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则天下治矣。”他的意思是,订立了礼仪,人们身份等级之间的差别和他们的名分就都确定了,这样国家不长治久安也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元璋首先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应当遵循的礼仪。他规定了各级官员之间、官绅之间、官民之间、绅民之间在各种情况下会面时应当遵从的各种礼仪细节,以及各阶层人士在饮食、服装、房屋样式、器用等方面的规格。

在服装方面,规定了各级官员的服装图案;规定了平民只准戴四方平定巾,穿杂色盘领衣,其帽珠只能用水晶、香木,而不能用金玉、玛瑙。

为了体现重农轻商的精神,规定了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不能穿绸和纱;如果农民家有人做生意,则这家人也不准穿绸、纱。

后来又规定,农民可以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其他人则绝对不行。

在皇室礼仪方面,他则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为了皇室的安全,也为了不分心,他规定除了大典及意外情况,皇帝不得离开皇宫;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同样只能在城里享福,出城六十里即为非法。

另外,他还规定了皇帝上朝下朝、日常起居的几乎所有细节方面的礼仪。很明显,朱元璋想要他的子民和子孙们按部就班地生活,整个国家也如一台机器一样不出意外地运转,以赢得朱家天下的万世相传。不论其效果如何,就认识到礼仪对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性而言,这个和尚出身、自学成才的皇帝成为了最极端的“儒生”。

就这样,礼成了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儒家的思想和观念也由此深入每个家庭和每个社会组织,成为人人遵奉的信条。如此一来,整个中国都儒学化了,儒家也因此获得了最广大的支持和最久远的拥戴。

儒家之所以常盛不衰,多赖礼的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