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唐朝诗人李贺曾在《白虎行》中这样赞美秦始皇。战国末年,群雄争霸,秦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一飞冲天,屡战屡胜,最终吞并六国,实现了统一大业。
秦统一六国,打破了中国自春秋以来格局分裂的局面,这一切都是秦始皇一手创造的。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创造了伟大历史的男人。但是,秦国实现统一大业只单单是他一人努力的结果吗?实则不然。
其实,秦国之所以能灭了六国实现统一,并不只是因为秦始皇雄韬伟略,而是秦国数代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秦孝公时期,由大臣商鞅主持的变法运动,它让秦国完成了从弱国到强国的蜕变。
从那以后,秦国国力大幅度提高,经济飞速发展,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实力实属一般,这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就有具体描述。
但是,和真实的历史相比,《大秦帝国》中所展现的商鞅变法前的秦国,似乎太过于庆坤穷困潦倒,落后不堪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究竟是怎样的呢?
春秋五霸,却遭百年衰落
殷周时期,秦国是作为周朝附属国而存在。一开始秦国始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他就被周天子赐予官职和封地,成为了周朝的附庸。一直到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至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成为诸侯国以后,秦国历任国君都励精图治,训练军队,鼓励生产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将秦国打造成诸侯国中的强者。终于,数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秦穆公在位期间,秦国实力大幅度增强,无论是经济还是农业,都强于同时期的很多国家。军事上,秦穆公派兵出战,先后消灭了西戎的12个国家,扩大了秦国的领土。
后来,因为称霸西戎,秦国凭借着强硬的实力成功跻身诸侯强国,,秦穆公也位列“春秋五霸”。然而,风光没多久,秦国就因为连年对外征战和国君统治不力而进入了百年衰落期。
当时,秦国成为诸侯强国的同时,它的邻居晋国也在高速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是晋国的傲人战绩。都有变大变强的目的,所以秦晋两国之间发生冲突,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狭路相逢强者胜,秦国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败给晋国。攻晋屡战屡败,秦国势力大大受挫。除了战场上的不如意,朝堂上的风气也是一片低迷,毫无朝气可言。
首先是国君秦桓公。公元前604年,秦共公薨,公子荣继位,史称“秦桓公”。可是,自继位以来,秦桓公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政事之上。有时,他甚至不问国事。
有句俗语说得好,“树先从根烂。”秦国有秦桓公这样平庸无能,对国家大事毫不上心的君主,可想而知朝中大臣又会是怎样的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所以,秦桓公在位期间,秦国朝中萎靡,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百姓也怨声载道。
就这样,“自甘堕落”了一百多年以后,秦国从诸侯强国成为了人人可欺,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小之国。
筚路蓝缕,变法雪耻
后来,直到秦孝公继承王位,秦国落后的局面才得以改变。公元前362年,当刚继位的秦孝公看着满目疮痍,落后不堪的国家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强大国力,重振国威!
说干就干,秦孝公积极开始广纳贤士,寻求强国之策。这时,一个心怀变法的男人出现了,他就是商鞅。商鞅向秦进言献策,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变法。变法意味着革新,意味着旧阶级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所以商鞅变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那些思想守旧的贵族和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但意在强国的秦孝公力排众议,统一了商鞅的变法之略。终于,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之下,商鞅作为大良造,开始主持变法。
他先是重农抑商,鼓励农业生产发展。接着又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民间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军事上,他奖励军功,人口政策上,他鼓励生育,还创立移民政策,鼓励别国人民入秦开垦荒地。
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下来,秦国终于旧贵族势力的控制之后,整个国家焕然一新,国力不断增强,终于又有个昔日诸侯强国的几分风采。
十分落后?部分艺术加工
商鞅变法的大获成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社会风貌在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所展现,例如电视剧《大秦帝国》,因为秦国是主角,所以这段历史被着重体现出来。
尤其是变法前秦国的落后场面,例如秦献公率兵与魏国开战时,魏国的士兵手持铁制兵器,身披皮甲,气势汹汹。反观秦军,士兵懒懒散散,竟然穿着寻常服饰,就像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百姓一样,毫无半点肃杀之气。
除了服装不规范,他们手里拿的兵器,也跟闹着玩儿似的,就是一根简单的木棍,首部固定这一个类似于青铜材质的尖锐兵器。两相比较,秦军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
如果把军事实力与整个秦国的国力联系在一起,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秦国真的是太落后了!但是,真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所以诸多国家已经引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农具冶炼、兵器冶炼上面。尽管经过百年衰落后,秦国国力受挫,但总不至于连冶铁技术也发展不起来吧?
而在电视剧《大秦帝国》,秦军与敌军对战时,竟然还拿着青铜制的兵器,实在是有些夸张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大秦帝国》的主题就是秦国发展史。
只有在前期突出变法前的秦国是多么落后,才能和变法后强大的秦国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这种“刻意卖惨”的手法,,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化加工。历史上,变法前的秦国虽然落后,但远不像《大秦帝国》中那样落后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