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三国#小不点有话说趣谈三国,《隆中对》是否出自陈寿之手?
最近看三国发现了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里面一些私密的谈话外人是咋记录流传下来的?这明显不合理,会不会是后人杜撰的?
比如隆中对。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堪称两人的私密谈话,就连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亲信都不在场,那么那么长的一大段隆中对谈话是咋记录下来的?按我们寻常人来讲,两个人的对话三五句记下来可能,百十句一句不差的记录下来基本很难做到。但是隆中对却被精准的记录下来,当时刘备势力很小,而诸葛亮也只是那个诸葛村夫,在没有录音笔和场记在场的情况下如何能记得如此精准?
古人书写那时普遍使用竹简,用纸锦书写的也不多,即使使用纸或者织锦书写,毛笔也无法如此速记。因此此段被记录下来一字不差的概率极低。
陈寿虽然距离三国年代相当近,但是当时三国处于乱世,按我们现在高科技时代的人类,回忆起一个星期前说过的话都相当困难,何况三国两晋时期的人回忆几十年上百年的对话基本不可能。因此我认为,三国《隆中对》应该是出自陈寿之手,或者为陈寿前辈根据三国时期的事迹加工补书的。刘备与诸葛亮应该谈论过天下大事也说了相关内容以及形势分析。但是绝对不会把当时的事一字不漏的留存下来。
因此《隆中对》千古名篇,应该是有人根据前人的事迹加工修饰而成,绝非出自诸葛亮与刘备之口,诸葛亮与刘备只是说了当时这些事,然后口口流传加工,最后经一个文字功底深厚的人补足,比如陈寿。
所以,《隆中对》出自陈寿之手可能性应该更大。而《三国演义》这是在陈寿基础上加工的更为丰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