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不容抹黑,好皇帝雍正为何被泼脏水?
创始人
2025-06-25 13:31:58
0

说起雍正皇帝,现在不少人给他喊冤。作为清朝乃至历朝历代中最勤勉的皇帝,一生为国为民,传闻是累死的一代君主竟然被黑得最惨。

民间传说最集中的是他“改诏篡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等恶名。从他登上皇位,此类传闻就未间断。其实雍正帝在位14年间,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而且批复都以红砂朱批,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可这样一个“一心为公以天下计”的皇帝,无论是在位的时候,还是身后都留下了恶名。总结起来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实施了三项国策。

康熙晚年怠慢朝政,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又遭遇“九子夺嫡”事件,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皇四子胤禛(雍正)被康熙定为皇帝,其他兄弟不服,认为是雍正串通大臣篡改遗诏。可是这显然不可能,一则是诏书上肯定要写名字,胤禛的禛改不了;二是遗诏至少有满汉两种文字,改了汉文改不了满文。

所谓改诏篡位纯属八爷党为推翻雍正统治散布的流言。后来八爷党逼宫失败,家人、门客、奴仆流放云贵等地时,一路散播流言。当时交通和消息传播不方便,朴实无知的百姓信以为真。

当雍正登基后,发现国库空虚,所以实施“清欠”。凡有亏空国库的官员,一经发现依法处置,并追补库银。没钱补的就抄家,为了防止他们转移财产,就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于是乎全国一片抄家声,各级官员人心惶惶。雍正手段决绝,一经查处必定严肃处理,因此失了“官心”。

为缓解百姓负担,改善民生,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

耗羡归公更是把以前各级官员的以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为由,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的“小金库“收归中央财政。这样一来就断了当官人的财路,官员肯定反对不满。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就是让官员、士绅与百姓一样一起纳税、服兵役徭役,但可以用银两兑买。这虽然能充实国库,改善民生,但又得罪了士绅,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雍正得罪的这两批人,官员和文人,实际上是老百姓的眼睛和舌头,他们“看到的”和“所说的”很快就被老百姓复制、传播。而做官的因为不满皇帝,不但不阻止,反而暗中推波助澜。雍正的“丑恶形象”正是在这些官员和文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

等到了雍正驾崩后,国库充盈,比之刚登基时多出了五千万两白银,百姓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雍正用他的铁血无情拯救了这个国家,在“康乾盛世”中,雍正的贡献不必康熙、乾隆小。无论有心之人如何抹黑历史,但真相永远会有重见天日的时候。历史欠雍正一个公道,幸好如今已经有学者专家陆续为雍正平反,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雍正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戴... 戴笠我们也不需要多做什么介绍了,也是一位十分神秘的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来得到老蒋信任,从事特工与间...
原创 清... 在古代,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扩张,一种具有中国独有的外交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那就是藩属国模式,从西...
原创 古...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国国家统一的序幕。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国这片土地,统一和分...
原创 趣... #批三国#小不点有话说趣谈三国,《隆中对》是否出自陈寿之手? 最近看三国发现了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那...
原创 光... 引言 提到光绪皇帝,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懦弱无能,身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不但没有拥有属于自...
原创 古...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称呼一向很讲究,尤其对于有个一官半职的,都在称呼里加上官职,以示尊重。 就好比于谦...
原创 清...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的驻地,后来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
原创 官... 公元199年,袁绍在战胜公孙瓒后,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此时的袁绍带来十万精兵,攻...
原创 为... 喜欢搞事情的日本民间媒体经常会弄一些的很有争议性的评选榜单,比如影响世界的“亚洲古代名人排行榜”。和...
原创 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佛教诞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