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文:号外历史之雄飞
在武昌起义之后,如果说是袁世凯对南方革命党拱手让出的大总统不动心,那绝对是假话,如果要让袁世凯在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之间选一个的话,袁世凯心底的答案,都应该是君主立宪,这也不是信口胡说,在之后的四年里,袁世凯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这个答案,但是现在而言,对于袁世凯选择君主立宪,是一个不明确的选择,道理很简单,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希望他行君主立宪或由他来主导君主立宪。首先,革命军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绝不同意袁世凯搞君主立宪,革命军出于害怕袁世凯搞君主立宪的目的。
于是干脆组织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直接断了袁世凯的后路,其次,就是立宪派也同样不希望袁世凯选择君主立宪,名人马克西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意思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这句话用到立宪派的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立宪派本来就是拥护君主立宪的主力,却因为载沣的倒行逆施于皇族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转为支持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但是,尽管立宪派的主张变成了,或许其主张将来还是变,但还是有一个稳定的特点。
用教科书上的话描述,立宪派这一特点叫做大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或是革命立场不坚定,他们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和平稳定的发展,换取民富国强,因此立宪派想尽快结束南北分裂,以免给列强可乘之机,如何才能结束南北分裂?又如何才能做到代价最小?立宪派将当前的局面看的十分的清楚,虽然南方革命军的力量弱小,但是他们共和态度十分坚定,袁世凯不同,尽管袁世凯很强大,但他并不像革命军那样坚持非君主立宪不可。
若是说服袁世凯走民主共和,主要来看还是来自袁世凯的那点良心,他不忍对孤儿寡母下手,逼皇室退位。若是要说服革命军君主立宪,革命军不会同意,到时战争重启,南北分裂,所以比较下来还是说服袁世凯民主共和的代价比较小,于是在1912年1月的上旬,立宪派的老大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退满上台执政(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张怡祖《张季子九录》)辛亥革命之后,立宪派变得很强大,拥有强大政治势力,袁世凯也没法不考虑他们的立场。
支持君主立宪的袁世凯,转下倾向于民主共和,他的这一变化被一群人看在眼里,来自清朝皇室,大多是贵族亲王,他们不接受袁世凯拿大清命运来换取大总统的行为,更不能接受清朝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这种背景下,1912年1月12日,反袁联盟宗社党成立了,核心人物有良弼,铁良,川岛芳子的亲爹组成,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坚持君主立宪,阻止和南方革命军义和,除掉袁世凯,也就是说,宗社党这帮人打算和袁世凯作对,靠自己的力量实施君主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