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本来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可韩国一名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韩国人的祖先们制作的。
这名韩国学者叫薛和宏,是韩国某历史咨询机构东亚史学研究专员。他的观点认为:先秦时期朝鲜半岛汉江下游的国度-马韩国已流传有类似的人偶制作技术,其中有大量出色的手工艺人被秦王征招。
公元前210年,秦国付重金使"马韩国"安排四千多人赴秦,在现西安地界烧制人偶。按照协议,其中半数准备运回本土,无奈由于秦王后来统一了六国,所以这部分人偶也被中国占用。现在对比韩国瓮器民俗博物馆的马韩士兵人偶,不难发现中国兵马俑的制作风格、人物形态等特征与马韩人偶的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很明显是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笔者看到韩国学者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但指责谩骂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拿出证据去驳回这种观点。先来说一说这个马韩国,马韩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的部落联盟,后被来自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征服。扶余人在马韩建立百济国。笔者不明白的是,按照这名韩国学者观点,秦始皇为什么要从距离都城咸阳几千里之遥的马韩国请人制造兵马俑呢?
《史记》明文记载督造秦始皇陵的人只有丞相李斯一人。兵马俑者的制造者也不难查,两千年前的秦国已经实行了先进的“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工匠在制作的兵马俑身上打印上或携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是秦国保证产品质量,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工匠的名字。陶工的名字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发现近百件,现在能辨清的有“宫丙”、“宫疆”、“咸阳午”、“栎阳重”等。
图为秦国物勒工名制度
目前已知的兵马俑的制造者是处于秦朝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源于地方的作坊。人名前带宫字的都来自官府,人名前带地方名的来自地方,如“咸阳午”、“栎阳重”,没发现有“马韩”的工匠。
还有韩国学者指出,秦始皇是韩国人吕不韦之子。这个笔者查询了一下《史记吕不韦列传》,开篇是“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翻译过来就是,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阳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市,阳翟曾为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但此韩国不是彼韩国。大家说呢?参考文献:《吕不韦列传》《史记秦始皇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