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并在此之后以“皇帝”为名号,自此之后皇帝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国在这之后进入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之中。
然而由于秦始皇并没有迅速的改革秦国的法治,导致秦国在统一之后迅速灭亡,外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举动,历史上秦始皇一直被冠以“暴君”等称号。
然而事实上这不得不说是历史对他的不公平,秦灭六国之后,秦国没有枉杀一个贵族,相反却是好吃好喝供养他们,而六国君王宠幸的那些奸臣秦始皇一个都没有放过,比如赵国的郭开;荆轲刺秦王失败,秦王震怒,可是秦王却从未下令让秦军屠杀燕国百姓;而且秦始皇没有杀害一个功臣,就算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也并没有责罚他,而是自己主动揽下过错并放下身段去求王翦。
在秦始皇的身上,我看到的却是“雄才大略”,因为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秦始皇真的是“罪在当下,功在千秋”,有时候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中国没有秦始皇会怎么办呢?
曾经一个外国教授这样回答他的学生:“其实我们很羡慕中国出了一个秦始皇”,因为如果中国没有秦始皇可能就如同现在欧洲一样,国家林立,文化不同,正是秦始皇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化,在此之后经后代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断的开疆拓土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结束了国家林立的局面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凡入圣的眼光,事实上我们在这一点上的确要佩服秦始皇,在秦以前,中国社会实行的是“分封制”,就是设立一个天下共主,然后剩下的领土由余下的诸侯去瓜分,在自己的国家实行自己的法律。
这套制度让周朝得以延续八百年,可是事实上这套制度的弊端太明显了,从三代之后,周朝的那些诸侯们便开始不服管教了,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开始吞并小的国家,西周初年有800诸侯,而到了东周时期仅剩100多个,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弊端有多大。
但是这套制度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就算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还是主流,晋国亡于“六卿”,而楚国分封贵族导致贵族势力庞大,而王室却只能有时候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可以说就是打破了诸侯林立的局面,从此中国不再是七零八落的小国家组成,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秦,而后经后代皇帝开疆拓土才有了今日中华之版图。
相反如果秦始皇当时还是局限于分封制,那么现在的中国不会是这幅模样,甚至有可能就如同欧洲国家多如牛毛的局面。
也正是秦始皇的出现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思想,而之前的周朝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却是诸侯共治,而一旦血缘关系淡薄了就会引发大乱子。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化
我相信经常看历史上的人可以看到在儒家典籍之中对于秦始皇从来都是一面倒地坏形象,“暴君”等词见于史书典籍之中,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泼脏水,秦始皇的功绩他们也必须承认。
除了上述说的结束乱世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让中国有了统一的版图之外,他更大的功绩在于文化之统一,由于当时六国相争数百年,各国有各国的法律,各国有各国的文化,而这种局面到了秦朝统一都没有改善。
一道政策推行,各地官员要经过好几道程序方能推行,为什么?此时秦国还没有统一的字体,有些字原六国的百姓看不懂,而秦国的车轨到了原赵国的地界上竟然无法使用,这就好比我拿着中国的钱竟然在中国没法用?
而秦始皇的这个举动就在于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化,只有文化统一才会让人们对于这个国家有认同感,所以从历史来看,秦始皇这一点真的是大胆,却是功在千秋。
第一改善了当时法制混乱的情况,全国上下有了统一的标准,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了便利;第二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第三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影响。
事实上我们就可以以欧洲为例,欧洲历史上并非没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亚历山大,拿破仑,阿提拉,他们都曾经征服了欧洲将这片土地握在手中,可是问题在于他们只是象征性的统一了欧洲,内里并没有统一,为什么?
内部被他们征服的国家的人不认可他们,只是短暂的臣服于他们,一有机会就会立马反抗,说到底还是从文化上不认可他们,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文化,思想还处于裂土开疆,比如欧洲历史上的拜占庭帝国,他们名义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只是表面,在当时实行军区制,军区制的实行让他们面对波斯人的进攻可以得心应手,可问题在于也让地方开始尾大不掉,最终影响了皇权。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秦始皇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他让人们有了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文化,统一的这个概念,并加强了中央集权,让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外加上后世帝王们的开疆拓土成就了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