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只带着三四万军队,就打赢了有着十万军队的袁绍。战后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逃跑,当时据说有八万多的袁军士兵做了俘虏。但是这八万降兵却被曹操下令全部坑杀了,而且同样原因,曹操还干过更缺德的事。
从东汉末年开始,就有不断的自然灾害,根据记载较大的水灾发生了11次,地震8次,旱灾累计6次,再加上蝗灾和大疫加一起也有十多次,这些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粮食的减产甚至绝收。而粮食的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粮价飙升和人口急剧减少。
当时的饥荒几乎是全国性的,当时各路带兵的将领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军粮,没有粮食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因此当时谁有粮食就会有人去抢,或者能找到什么就吃什么。
曹操和袁绍的军队都缺粮,他们都吃过桑葚干,水草甚至田螺,但是这都无法作为长久的军粮,最主要的军粮还是粮食。为了获得粮食,曹操还想到了屯田来补充军粮,但是在和袁绍决战的时候,曹操并没有充足的粮食。
如果不是曹操突袭焚毁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胜负还真的未可知。当时打仗的时候,曹军辖区内基本上能被搜刮的粮食都被搜刮一空了,如果不是缴获了部分袁军的粮草,曹军自己都不够吃,怎么能有粮食来养活袁军的八万降兵。
曹操在历史上,很少有杀俘虏的记录,基本上能用的曹操都会拿过来用。可是这次杀俘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养又养不起,俘虏也未必真心投降,为了永绝后患,曹操只好一杀了之。
而且为了获得财源来购买粮食,曹操还组织大军盗墓,中国唯一的官方盗墓机构就是曹操策划成立的,而我们在各种盗墓电影中看到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都是曹操在盗墓军队中所设立的专有官职。
《曹操别传》中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而在《水经注疏》中也说,曹操仅凭盗掘梁孝王墓的财宝,就能够养活手下将士十多年。其实,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各路军队拼的是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后勤物资是否充足也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