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说到康熙相信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正是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还扩大的国家的版图,可以说是一带明君。而他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的大事,而铲除鳌拜是他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因为正是在此之后,他才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从此成为了一代明君。
很多人也很疑惑,当时手握大权的鳌拜,为什么不废掉小皇帝呢,其实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就做不了皇帝。
清朝刚刚统一天下之后,顺治皇帝英年早逝,而继位的康熙只有6岁,当时顺治也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
顺治之所以设立了四位辅政大臣,就是为了让大臣之间互相钳制,这样他们才不会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四位大臣中,鳌拜无疑压制了其他三位大臣,而他也成为了康熙面前最大的威胁。
当初顺治留下的四位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在最开始的时候,四人还能同心协力,继续完成清朝的统一大业。
但是随着大局已定,四人之间也开始了争斗。按理说索尼在四人中威望最高,但是他当时已经年迈,而且为人不够强硬,所以渐渐被鳌拜压制。
而遏必隆当时和鳌拜结党,他事事都听从鳌拜的意见,两人联手之后,其余两人更是难以与之抗衡。
苏克萨哈虽然有心钳制鳌拜,但是他威望太浅,根本难以动摇对方,反倒是自己处处被打压,后来索尼病逝之后,他也被鳌拜铲除。
至此前朝的四位辅政大臣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而当时的朝政也几乎完全把控在鳌拜的手里,当时如果不是有孝庄太后坐镇,康熙也将成为傀儡。
那时的鳌拜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所以他也并没有将小皇帝放在眼里,他万万没想到对方会突然向自己发难。
准备不及之下他被康熙擒住,之后将他下狱定罪,此后他也真正掌控了国家的大权,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不过当时鳌拜手握重兵,在朝廷上也是大权独揽,而康熙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作为,所以他完全有机会取而代之。
不过鳌拜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本就没有这个念头,而且他知道自己是做不成皇帝的。
首先废掉皇帝这种事鳌拜是绝对不会做的,因为他对于清朝是绝对忠心的,这也是他被选为辅政大臣的重要原因。
在皇太极期间,他就已经开始南征北战,他也是依靠自己的战功逐渐来到了高位,而他对于皇太极可以说是绝对的忠心。
皇太极去世后,他没有选择站到势大的多尔衮那边,在继承人悬而未决的时候,他坚决支持福临。
正因为如此,他在后来处处受到多尔衮的排挤和打压,但是他毫无怨言,反而处处护着福临,这样让福临对他十分信任。
所以他对于清朝是十分忠心的,因此他就算成为了第一权臣,也一直都没有动过废掉康熙的主意。
而他之所以不这样做,除了忠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知道当时就算自己废掉康熙,坐上皇位的也不是自己。
虽然当时清朝统一中原不久,王朝看似根基不是很稳固,但事实上当时清朝统治还是十分稳定的,臣子和将领们都十分忠心,这个时候想要废掉皇帝无疑是很困难的。
而最为主要的就是经过几世的经营,爱新觉罗家族在满清中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他们也被视作皇室正统。
所以当时就算鳌拜真的除掉了康熙,他也基本不会成为皇帝,他只能再找一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来坐皇位。
而这么一来他也可能和天下为敌,他自然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他当然不会有这种心思,这也是他手握重兵却和康熙相安无事的原因。
因此他追求的其实只是权力,对于清朝的统治并没有什么威胁,但是他掌控权力却让康熙难以一展拳脚。
所以除掉他也是康熙必然的选择,而当时鳌拜势力庞大,所以康熙不能正面与之抗衡,因此只好先隐忍来让对方放松警惕,最后一击得手。
相信鳌拜也没想到小皇帝下手竟然如此迅速,最终黯然退场,不过鳌拜这样的野心家遇到了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上,这样的结局也是早已注定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