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四月,赵匡胤的使者到达昭义军的治所路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给李荣送来加官晋爵的诏书。李荣在左右官员极力劝说下才接受诏书。在招待使者的宴会上,李荣突然拿出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命人挂在厅堂。
李荣望着郭威的画像,不断地流泪、哭泣。在场的官员非常惊恐,赶紧对赵国胤的使者说道:“李令公喝多了酒便会失态,使节莫怪。”
使者走了,这事自然就传了出去。赵匡胤宽宏大量,一时没有跟李荣计较,但北汉睿宗刘承钧听了,就策动李荣与其一起攻打赵匡胤。李荣决定接受刘承钧的建议。长子李守节坚决反对,流着泪不停地劝阻,李荣就是不听。
不久,赵匡胤又派人送来亲笔诏书,好言抚慰李荣,并调李守节到京城当皇城使。李荣让李守节前往京城开封,并让他察看赵匡胤的动静。
李守节到了开封,叩见赵匡胤,没想到赵匡胤突然大叫道:“太子,你为何到了这里?”
李守节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连忙用头叩击地面,说道:“陛下为何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是有人要害我家父子。”
赵匡胤说道:“朕听说你不断地劝你父亲,你父亲就是不听。你父亲之所以让你来,就是想让朕把你杀掉,然后便可起兵谋反。回去告诉你父亲,朕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朕既已当了皇帝,难道就不能稍微让朕一点?”
李守节快马加鞭回到潞州,将赵匡胤的话告诉父亲李荣。李荣当即决定谋反并开始行动。李荣让幕僚撰写檄文,历数赵国胤篡位的罪状。李荣又将监军周光逊逮捕,命牙将刘继冲将周光逊押到北汉,交给刘承,诚心请求刘承物出兵。李荣再派出一支兵马南下攻打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杀死刺史张福,占领泽州城。
李荣的从事官闾丘仲卿对李荣献策道:“主公仅凭一支孤军起事,非常危险,虽然去请汉国支援,恐怕也没什么用处。开封城里的兵马都是精锐,难以战胜。主公应当率兵南下,越过太行,穿过怀、孟二州,抢占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据守洛阳,然后再向东夺取天下。这才是上策。”
李荣说道:“我是周朝的老将,与先帝世宗义同兄弟。再说禁军将士都是我的故旧,一旦听说我前来京城,必定闻风倒戈,向我归附,岂能不成?”李荣没有采纳闾丘仲卿的建议。
李荣起兵谋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开封,赵匡胤与群臣商议对策。枢密使吴廷祚说道:“潞州地势险要,贼寇如果固守城池,朝廷大军恐怕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能攻破。然而李荣一向骄傲、轻率,没有智谋,陛下应当出动大军,快速向其发起袭击。”
于是,赵匡胤派石守信、高怀德率领前锋兵马于两日后出发。
四月十九日,赵匡胤告诫整装待发的石守信、高怀德道:“绝不允许李荣跨越太行山一步。你们要火速前行,抢先占据太行山的险要关卡,就一定能把李荣击败。”二将领命出发。
赵匡胤又召见三司使张美,令其负责调集粮草。张美说道:“怀州刺史马令琮早就担心李荣会反,因而早就在怀州准备粮草,等待朝廷大军的到来。”
赵匡胤对马令琮的做法很是赞赏,当即下旨提拔马令琮为团练使。由于怀州不是团练使级,马令琮当了团练使,就要到其他州去赴任。
宰相范质说道:“大军北伐,正要靠马令琮供应粮草,不宜将马令琮调走。”赵匡胤于是下诏,将怀州升为团练使州,就让马令琮担任怀州团练使。
五月二日,赵匡胤又传令镇宁节度使、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与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率军从东路出发,与石守信、高怀德会师。
数日后,一个叫翟守珣的人从扬州来到开封,向赵匡胤奏报说李重进准备响应李荣,并与李荣结盟。翟守珣是李重进的亲信,当时正受李重进委派,前往潞州联络李荣。翟守珣不仅没去潞州,反而来到了开封。
赵匡胤重赏翟守珣,并让翟守珣返回扬州,设法劝说李重进推迟起兵。赵匡胤此举是不让两藩镇同时发难,避免朝廷两面用兵。翟守珣回到扬州劝说李重进,李重进真的听从了翟守珣的话,便没有行动。
李荣本来可以得到李重进这个支持者,现在只能等待北汉刘承钧的援军。然而刘承钧当月只派内园使李弼前来潞州,给李荣送来金银布帛与良马,并没有发兵。李荣只得再派牙将刘继冲前往北汉,请刘承钧出兵。
刘承钧知道自己实力有限,便派使前往辽国求援,谁知辽国没有接受。刘继冲转述李荣的话,不希望请辽国来援。刘承钧于是决定亲率兵马南下,当天就传令大军集结。
群臣在汾水岸边为刘承钧饯行。左仆射赵华劝谏道:“李荣起事,轻率仓促,必定不能成功。陛下举全国之兵南征,臣看不出有胜利的可能。”刘承钧听不下去。
刘承钧率领大军不日到达太平驿(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南),离潞州城不到百里。李荣早已带领路州的官员前来迎接。刘承钧准许李荣晋见时不呼姓名,位在宰相卫融之上,还封李荣为西平王。
李荣看到刘承钧的兵马不是很多,也不像是精锐,心中感到很后悔。李荣此时又不想向刘承钧称臣,竟然在刘承钧面前说自己深受周朝的大恩,不忍相负。周朝与北汉也是世仇,刘承钧听了此言,很不高兴。李荣回到自己的大营,刘承钧又派宣徽使卢赞去当监军,李荣心里更加不高兴。卢赞与李荣商议事情,李荣爱理不理,卢赞很是生气,拂袖而去。刘承钧又派卫融前去调解。
李荣留其子李守节防守潞州城,自己率三万兵马南下。刘承钧就暂驻太平驿,只派卫融、卢赞以及河阳节度使范守图与李荣同行。
不多日,李荣南下到达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并在此安营扎寨。赵匡胤的先锋兵马在石守信、高怀德的带领下,也到达长平。石守信、高怀德的兵马不多,但还是向李荣发起袭击,攻克了一个营寨。石守信、高怀德不敢恋战,便向南边的泽州退去,李荣则率兵一直南进,直到泽州。
此时,赵匡胤已经决定亲统大军北征李荣。
五月十九日,赵匡胤任命枢密使吴廷祚为东京留守,开封知府吕余庆为副留守,皇弟赵光义为大内都点检。赵匡胤再派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韩令坤率军进驻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五月二十一日,赵匡胤从开封出发,枢密直学士赵普请求随军出征。赵匡胤看到文质彬彬的赵普,笑道:“卿戴上头盔,穿上铠甲,还动得了吗?”赵普作为军师,当然可以不用穿上铠甲,赵匡胤只是说笑而已。
五月二十四日,赵匡胤到达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西京留守向训对赵匡胤说道:“我军应当尽快北渡黄河,翻越太行山,在贼寇没有集结之前就发起攻打。如果停留十天,贼军的气势就会高涨。”
赵普也说道:“贼寇认为新朝刚立,陛下不会亲自领兵讨伐。如果陛下日夜兼程,攻其不备,可一战而胜。”赵匡胤听从二人建议,传令快速北上。
五月二十九日,赵匡胤还在北进途中,前方传来战报,石守信、高怀德会同各路兵马在泽州城南与李荣的三万大军发生交战,大胜李荣,擒获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杀死监军卢赞。李荣逃入泽州城中,固守城池。赵匡胤传令快速前往泽州。
六月初一,赵匡胤到达泽州城下,立即传令攻城,岂料十天都不能 攻克。
赵匡胤召见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问其攻城计策。马全义建议集中兵力,全力攻城,由自己带领敢死之士强行攀城。赵匡胤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亲自督战。攻城开始,马全义带领士兵冒着飞箭登城,流箭穿透手臂,马全义毫不畏惧,拔出箭头,继续攀登。
六月十三日,泽州城被攻克,李荣投火自杀,北汉宰相卫融被俘。刘承钧听说李荣战败身死,立即从太平驿撤兵回北汉。
赵匡胤问卫融:“你为何要教唆刘承钧帮助李荣造反?”
卫融凛然说道:“狗见了外人就会叫,我岂能背叛主人?陛下就是不杀我,我也不会为陛下效力!”
赵匡胤命人用铁杖打击卫融的头。卫融血流满面,大声叫道:“我 死得其所!”
赵匡胤命人不要再打,说道:“这是忠臣,放了吧。”命人用好药赶紧救治。
赵匡胤在泽州城停留数天,下旨免除泽州当年的赋税。
六月十九日,赵匡胤到达潞州,李守节出城投降。
赵匡胤任命李守节为单州团练使。赵匡胤再调安国节度使李继勋为昭义节度使,镇守潞州。赵匡胤下令免除潞州城三十里内的百姓当年的赋税。
十日后,赵匡胤从潞州南返。赵匡胤认为此次征讨李荣,赵普功劳当属优等,便升赵普为兵部侍郎、枢密使。
赵匡胤下一个要解决的便是镇守在淮南的李重进。
李重进一直没有行动,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也许李重进看到李荣已经兵败身死,便不准备谋反了。然而赵国胤既然怀疑他,便不会放过他。
赵匡胤准备主动采取措施,看看李重进的反应。
九月,赵匡胤下诏,调李重进任平卢节度使,派六宅使陈思诲带着免死铁券前往抚慰。李重进虽然得到所谓的免死铁券,但赵匡胤既然将他调离淮南,便是不信任他。
李重进认为自己是后周的皇亲国戚,赵国胤不可能放过他。李重进不想离开淮南,决定起兵反抗赵匡胤。李重进先将陈思诲扣留在扬州,再派人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请南唐元宗李璟出兵增援,李璟不 敢接受。
赵匡胤得知李重进起兵,下诏削去李重进官爵。赵匡胤随即任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王审琦为副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令四将率领禁军南下讨伐李重进。
十月,赵匡胤问赵普讨伐李重进的策略。赵普说道:“李重进仗恃淮河天险,据守一座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最好是速战速决。”赵匡胤非常赞同,还决定亲征。赵匡胤任命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吴廷祚为东京留守,吕庆余为副留守。
十月二十四日,赵匡胤从开封起程,文武百官、六军将士一起乘船东下。
十一月初八,赵匡胤到达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弃船上岸。众将士擂起战鼓,一路南下。
十一月十一日,赵匡胤到达扬州城下,立即下令攻城。
有人劝李重进将赵匡胤的使者陈思诲杀掉,李重进说:“今天我的族人都活不了,杀他有什么?”李重进知道坚守不了,便自焚而死,而陈思诲还是被李重进的党羽杀死。
赵匡胤当天便攻克扬州城,命人找到翟守珣,任命翟守珣为殿直,不久又升其为供奉官。
赵匡胤下令将李重进的兄弟李重赞、儿子李延福以及几百名党羽杀死,其他人全部赦免。赵匡胤下旨,赏赐扬州的百姓每人稻米一斛,十岁以下的为半斛。
南唐元宗李璟听闻赵匡胤到了扬州,非常惊慌。
南唐元宗李璟当年曾与兄弟李景遂、李景达在先帝灵柩前盟誓,皇位由兄弟相传。李景遂后来当了皇太弟,而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则封为燕王,镇守润州。后周与吴越夹击南唐时,李弘冀表现不凡,立下战功。李景遂主动请求撤销太弟,而改立李弘冀为太子。
李弘冀当了太子,开始参与朝政事务。李璟个性仁厚,为政宽松,纲纪不振。李弘冀当了太子后,处事决断,朝纲有所改善。然而李弘冀的做法,李璟非常不满意,曾用球杆击打李弘冀,威吓说:“马上把你叔父景遂再召回来。”
李璟的意思是,再让李景遂当皇太弟,废了李弘冀的太子之位。虽然李璟对李弘冀的为政作风看不惯,但也没有真的废黜李弘冀。南唐向后周称臣后,李璟还多次向后周世宗柴荣提出传位于李弘冀。由于柴荣每次都下诏劝慰、挽留,李璟一直没有能够退位。
李璟向后周称臣不到一年,便将朝中势力雄厚的宋齐丘、陈觉、李微古等人铲除。这个做法,与李璟的风格并不相符,很有决断的太子李弘冀在当中一定起了不少作用。
宋齐丘是太傅兼中书令,在朝中朋党很多,那些想巩固朝权、企图升官的人都依附宋齐丘。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微古更是依仗宋齐丘的势力,骄横傲慢,甚至不把李璟放在眼里。
南唐不断被后周攻打时,李璟曾叹息哭泣道:“我的国家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李徵古竟然说道:“陛下应当整治兵马以抵御强敌,哭有什么用?难道是酒喝多了?”
李璟听了,很是生气,而李微古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还有一天,司天官员奏称:“天象有变,人主应当避开大位以消灾。”李璟便问李徵古:“国家可托付给谁?”
李徵古马上说道:“宋公是缔造国家的能手,陛下如果厌倦国事,为何不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陈觉也说道:“陛下将国家交给宋公,由宋公先行后奏。陛下只需在宫中与臣等谈佛论道。”李璟听了很不高兴。
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十二月,李璟命知枢密院殷崇义草拟诏书,宣告宋齐丘、陈觉、李微古等人的罪恶,让宋齐丘回九华山退隐,保留官爵,贬陈觉为国子博士,安置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削去李徵古官爵,赐其自尽。
宋齐丘来到九华山隐居。李璟命人将宋齐丘的门锁上,在墙上打一个洞,传递饭食。宋齐丘叹道:“我之前曾经献策,将让皇一族囚禁在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今天应当有这个报应。”宋齐丘说完,自缢而死。李璟还不放过宋齐丘,给他的谥号为 “丑缪”。
李璟认为都城江宁与后周边境只隔一条长江,不太安全。李璟打算迁都。迁到哪里好呢?李璟认为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险固,又在长江上游,可作为都城。
公元959年(后周恭帝显德六年)七月,李璟召集群臣商议迁都洪州。群臣大多不赞同,只有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赞同。李璟便命唐镐前往经营洪州城,为迁都作准备。不久,李璟下诏,将洪州更名为南昌府,定为南都。
九月四日,李璟尚未完成迁都,太子李弘冀便病逝了。
李弘冀年纪轻轻便病逝,让人觉得有些突然。史书上说了一个理由,便是李弘冀担心父皇李璟会再册立叔父李景遂为太弟,便派人害死李景遂,之后常常做噩梦。也就是说,李弘冀的死是因为做了亏心事。史书上还说李弘冀害死李景遂,李璟并不知道,也就没有处罚李弘冀。
试问李璟不知,编写史书的人又是从何而知呢?另外,李弘冀派人害死李景遂,又不是亲手杀人,怎么就会常常做噩梦?由此可知,李弘冀的死,要么是真的生病,要么就是有人加害。
李弘冀死了,李璟会再册立哪位皇子为太子呢?按长幼顺序,郑王李从嘉应该当太子。李璟也打算册立李从嘉为太子,但礼部侍郎、知尚书省事钟谟却推荐纪公李从善。钟谟的理由是:“从嘉轻浮、懦弱,而且又信奉佛事,没有君王的才能。从善果敢、稳重,应当继承大统。”李璟觉得钟谟已有二心,便没有接受钟谟的建议。
李璟也没有立即册立李从嘉为太子,只任命李从嘉为尚书令、知政事,封吴王,但让李从嘉入居东宫。李璟认为钟谟越权,于次月将其流放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不久又将其杀害。
十二月,后周朝廷派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窦仪出使南唐。后周雄主柴荣已经离世,李璟还会敬畏后周吗?当时正是冬天,下着大雪,李璟提出在廊下接受诏书。
窦仪说道:“我是使者,奉诏而来,不敢变更既定的礼仪。如果担心大雪会沾上衣服,可以等几天再接诏。”李璟不得已,只好在庭院的雪地里下拜、接诏。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赵匡胤建宋代周,派人给李璟送来诏书。李璟也派使前往开封,祝贺赵匡胤登基。七月,赵匡胤平定昭义节度使李荣,李璟又派使带着白银前往开封,祝贺赵匡胤平定叛乱。八月,李璟再派使者前往开封,祝贺赵匡胤回到京城。
九月,镇守淮南的李重进联络李璟反抗赵国胤,李璟不敢接受。
十一月,赵匡胤来到扬州,平定李重进。李璟赶紧派左仆射严续前往扬州劳军。五日后,李璟又派其子蒋国公李从鉴与户部尚书冯延鲁来到扬州进献买宴钱。所谓买宴钱也就是找个理由送上钱财。
赵匡胤对买宴钱照收不误,但仍有怒气。赵匡胤声色俱厉地对冯延鲁说道:“你家国主为何与我国的叛臣来往?”
冯延鲁回道:“陛下只知我家国主与李重进来往,却不知我家国主劝其不要谋反。”
赵匡胤问此话怎讲。
冯道鲁说道:“李重进的使者就住在我家,我家国主派人对他说,大丈夫因不得志而谋反,历朝历代都有,但眼下却不是时机。我家国主说中原禅让之时人心不安定,再加上李荣叛乱,那时谋反正是时候。现在人心已定,却用几千乌合之众对付天下精兵,就是韩信、白起也不能成功。我家国主还说,我们有兵马有粮草也不敢相助。李重进没有后援,注定要失败。”
赵匡胤听了此话,怒气消了一些,但还是很强硬地说道:“众将都劝朕乘胜渡江南下。”赵匡胤言下之意是马上就攻打南唐。
冯延鲁从容回道:“李重进自以为是英雄豪杰,无人能敌,岂料陛下神威一到,立即败亡。我国只是一个小国,岂能与天威相抗?但,也有一些事值得陛下考虑。我国有数万兵马,都是先帝练就的亲兵,誓言同生共死。陛下如果不顾士卒性命,当然可以渡江一战。况且还有长江天险,风浪不可预测,如果前不能攻克城池,退又没有后路,这也值得 想一想。”
赵匡胤立即笑道:“朕只是戏言几句,不是来听卿讲道理的。”
赵匡胤虽然没有渡江,但也没有立即北返。赵匡胤命各路兵马从扬州向西到达迎銮镇(今江苏省仪征市),进行训练。迎銮镇更加靠近江宁,元宗李璟更加害怕。
十二月,赵匡胤北返开封,李璟心中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二月初,李璟准备正式迁都南昌府。李璟册立吴王李从嘉为太子,让李从嘉留守旧都江宁,再任命右仆射严续知枢密院事,与汤悦一同辅佐太子。李璟接着便带着群臣乘船从江宁西进,前往南昌。
二月十六日,是赵匡胤的生日,称长春节,还在途中的李璟不忘提前派使前往祝贺。赵匡胤得知李璟迁都,也派使前往南唐,对李璟表示慰劳。
三月,李璟到达南昌。南昌城非常狭窄,宫殿、府库、军营、官舍还不到江宁城的十分之一二。文武群臣日夜想着返回江宁。李璟看到南昌城的景象,常常北望江宁,也是郁郁不乐,甚至想杀掉提出迁都建议的大臣。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感到非常惭愧、恐惧,不久患病而死。
李璟在南昌郁闷地度过了三个多月。
六月二十八日,李璟在南昌病逝,年仅四十六岁。李璟在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求将其安葬在南都的西山,坟头只要堆积几尺黄土就行,如果违背,就不是忠臣孝子。
李璟在位十八年有余,曾先后消灭闽国、南楚,变得自大起来,想收复中原,统一华夏,然而连闽国、南楚故地都没能很好守住。李璟决定终生不用兵时,后周又出了雄主柴荣。柴荣三度南征,夺走江北十四州,迫使李璟去掉帝号与年号,向后周称臣纳贡。李璟从此在悔恨交加中度过余生。
七月,李璟的灵柩运回江宁。太子李从嘉便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南唐后主。李从嘉时年二十五岁,即位后更名为李煜。
李煜尊母亲钟氏为皇太后。由于钟氏父亲名为钟泰章,“泰”与“太”同音,为避其讳,皇太后称“圣尊后”。李煜又册封妃子周氏为皇后。
李煜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撤销营田务,将军队的屯田全部划归各州县。南唐的营田务是元宗李璟在位时,听从李德明的建议而设置。由于所派营田官员侵扰州县,抢掠百姓,各地营田成了一大祸患。李煜撤销营田之后,百姓终于得到一些休养生息。
八月,李煜派桂阳郡公徐邈来到开封,呈递先帝李璟的遗表。李煜还向赵匡胤请求追封李璟的帝号,因为南唐向后周以及后来的大宋称臣,李璟已经去掉帝号,改称国主。赵匡胤准许给李璟追封帝号。李煜给李璟的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为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