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华清宫》中有:"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的大作,诗中所吟咏的对象是著名的宫殿"华清宫",而咏华清宫的现象在唐代诗歌中很常见。比如,储光羲的《述华清宫五首》也有:"上在蓬莱宫,莫若居华清。"
华清宫之名定名于唐代,虽然在唐代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筑基础和文化内涵,但最终在唐代走向了极盛与极衰。因此,华清宫作为被吟咏的对象,频频出现在中晚唐诗人的咏史怀古诗中,且在主题、内容或是情感上都不尽相同。这是中晚唐的诗人们用"咏华清宫"的方式来吊古讽今,表达对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以及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同时,也是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态度的变化,体现了诗人们的人性关注。而"华清宫"在唐诗中有以下的文学内涵:雍容的皇家胜地,神圣的权利核心,导致亡国的荒淫地,李、杨爱情的温柔乡。
"咏华清宫"现象出现的原因
1,"咏华清宫",是因为骊山华清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咏华清宫"是因为骊山华清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华清宫是唐代著名的温泉行宫,坐落在骊山,而骊山因为秀丽的景色和温泉,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比如,史书上的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地点便是骊山;比如,秦始皇还曾在此地修建汤池,也让骊山温泉初具规模,还留下了秦始皇戏女仙的传说;比如,汉武帝时期在前代的基础上对骊山温泉进行修缮,东汉的张衡还做了《温泉赋》,来夸奖骊山温泉;一直到隋文帝时期,骊山温泉都被统治者屡次修缮。
所以,这种积累一方面为唐代骊山温泉走向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骊山的温泉行宫,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和相关神话传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唐诗的创作素材。华清官这才成为诗人乐于书写、表达的对象,《全唐诗》中留下了众多与华清宫相关的诗作。比如,罗隐的《华清宫》:"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就是在描述杨贵妃等人在华清宫时的享乐。
2,"咏华清宫",体现后世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关注
其次,"咏华清宫",体现后世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关注。因为,骊山的温泉行宫到了唐代,先是唐太宗在骊山山麓修建了汤泉宫,后由唐高宗改名温泉宫,并经玄宗再度扩建,并改名为华清官。之后,华清宫就成为了唐玄宗、杨贵妃和众多皇亲国戚享乐的地方,天宝之乱前的十年是华清宫的鼎盛期。可是,之后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唐玄宗、杨贵妃等人却正在华清宫享乐。
而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围绕着安史之乱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华清宫,自然就成为了后代诗人关注。以华清官、骊山等为题创作的诗人约有二十五人次,比如,李商隐的《华清宫》:"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是在讽刺因杨贵妃而导致唐玄宗遇到叛乱,也是描写大唐盛世的结束,和战乱造成盛世消亡的伤感。
3,"咏华清宫",体现诗人对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
再则,"咏华清宫",体现诗人对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因为华清宫象征着大唐的盛世繁华,承载着大唐盛世的种种史实。所以,即便有诗人借华清宫表示对统治者的讽刺,也有诗人借华清宫,来试图重现大唐的盛世,体现诗人对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而这些诗人多生活在中唐、晚唐,因为华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这些诗人虽然生不逢时,但仍度盛世下的大唐有巨大的崇拜和向往。
比如,张祜的《华清官》中有:"风树离离月梢明,九天龙气在华清。宫门深锁无人觉,半夜云中羯鼓声。"写的就是华清宫当年的繁华和热闹。比如,张祜的《华清官》之二有:"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写的也是华清宫笙箫宴饮的场面,以及当时最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演练时的美好。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官绝句》中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是在借宴饮之乐,来表达当时盛世太平的景象。可见,在中唐和晚唐的诗人笔下,他们借笙歌仙曲和霓裳舞衣,来遥想当年通宵达旦的欢乐景象。虽有对统治者淫乐误国的讽刺,但是主要的还是借对统治者享乐的重现,来表达对盛世不再的惋惜。
4,"咏华清宫",是诗人借华清宫的昔盛今衰的对比,来传达诗人的复杂情怀
另外,诗人们还借华清宫的昔盛今衰的对比,来来讽刺当权者。一来,将华清宫的昔盛今衰的对比和安史之乱联系起来,指责君主淫乐误国。比如,窦巩的《过骊山》:"有人说得当年事,曾见长生玉殿开。"写的就是长生殿当年的繁盛和今日的荒凉破败。二来,把安史之乱与霓裳曲直接联系起来。比如,李约的《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又有树长生。"既有指责唐玄宗只只享乐,导致叛乱祸乱四海,但也发出了长生殿古今对比强烈的感慨。比如,自居易的《长恨歌》中也说:"渔 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见,中唐晚唐的诗人将霓裳羽衣舞定在了误国的耻辱柱上。意在讽刺当权者的荒淫腐朽生活,黑暗腐败的政治。
只是,"咏华清宫"除了讽刺当时的当权者,还有通过咏史唤醒对当朝统治者的意味。比如,李商隐的《华清官》中有:"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还使用了褒姒的亡国典故,意在讽刺唐玄宗因为宠爱杨玉怀而导致自己蒙尘在外,有对当朝统治者的惊醒意味,他还因为这首诗得罪了唐昭宗,导致他与登科失之交臂。足见其对当朝的讽刺意味。
5,"咏华清宫",是一种通过朝代的更替兴衰寄托情怀的宫殿情结
最后,"咏华清宫",是唐代诗人"吊古讽今"的一种方式,究其原因,是一种通过朝代的更替兴衰寄托情怀的宫殿情结。这和中国古代怀古诗歌的发展进程有关,我国的文明发展史非常久远,而朝代更迭的历史则将古今串联在了一起。中国的先祖们,即从前代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同时还从前代的历史中进行反思。而中国古代的士子文人"出入经史百子",对前朝的历史非常的耳熟能详,这也导致文学史上渐渐出现了大量吟咏前代的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自六朝发端,到了唐代中晚期逐渐成为咏史怀古诗的高峰。而咏史怀古诗的吟咏对象则会折射出诗人们的情感,体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情结。
而纵览唐代的咏史怀古诗作,通过朝代的更替兴衰寄托情怀的宫殿情结最为突出。因为在封建社会,宫殿是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既是朝代兴衰的缩影,也是朝代更迭的见证。历史人物在这个核心舞台上聚集,盛衰故事也在这里演绎,有浓厚的历史内涵。所以诗人们所有感慨古今的情绪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个契合点,找到他们可以产生共鸣的触媒。于是,唐代诗人对宫殿的吟咏中,华清宫成为了热点。比如,李约的《过华清宫》中有:"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讽刺的是唐玄宗只顾享乐不理政事,导致四海生战事。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了千里送荔枝,明为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溺,讽刺的是君主的无道。
"华清宫",在唐诗中的文学内涵
华清宫从得名,到彻底没落,它的发展历程和大唐的历史紧密相连。因为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华清宫成为唐代的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抒怀的对象,并产生了大量的咏古怀古诗。而在这些诗歌中,华清宫这一意象有了丰富的文学内涵:雍容的皇家胜地,神圣的权利核心,导致亡国的荒淫地,李、杨爱情的温柔乡。
1,"华清宫",是象征神圣雍容的皇家胜地
首先,"华清宫",象征神圣雍容的皇家胜地。比如,《旧唐书》中记载到:"十三载春正月丁酉朔,上御华清官观风楼,受朝贺"说的是华清宫不仅是享乐的行宫,还是君王接见朝臣的场所,如此一来,华清宫有了政治意味,地位得到提高。比如,《南部新书》中也有记载:"百官羽卫,并诸方朝集,商贾繁会,里闾嗔咽焉。"将华清宫的皇家气派描写的非常到位,说它热闹非凡奢华至极。可见,华清宫在当时真的堪称"皇家胜地"。
所以,在当时诗人的笔下,华清宫多是歌颂圣主,书写皇家气派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侍从游宿温泉宫作》中有:"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将华清宫描写的宛若人间仙境,也是迎合玄宗信道求仙的思想,也让华清宫有了仙境般神圣、神秘的内涵;还将唐玄宗描写成犹如尧舜的圣明君主。可见,拍马屁的意味十足,但也却是写出了华清宫的皇家气派,也可见华清宫在当时诗歌中充满着皇家胜地的意味,其背后是文人们想要奉承君主得到重用的政治热忱。
2,"华清宫",是象征着神圣的权力核心
其次,"华清宫",象征着神圣的权利核心。一来,这和称颂华清宫的诗作传播有关,因为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大量对华清宫称扬的作品,使得作品有了事功思想。所以,许多江湖的文人开始争相模仿,表达自己对华清宫的敬仰,作为政治空间的骊山华清宫由此成为时代象征;以文擢用,平步青云则成为当时文土一种共同的时代理想,针对华清宫的诗赋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张说的《扈从温泉宫献诗》就有:"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不仅将华清宫描写的犹如仙境,还经唐玄宗描写的犹如尧舜圣君,而作者本人则非常想要"亲奉"犹如尧舜圣君的唐明皇。可见,华清宫所象征的权力和欲望。
二来,在后世的"咏华清宫"诗中,华清宫是诗人表达理想,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象征。因为,华清宫虽然是君权的象征,但是献礼的诗赋如此之多,并不会所有人的作品都被君王赏识,所以,华清宫有了借代怀才不遇的意味。比如,钱起的《赠阙下裴舍人》中有:"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说的就是自己献赋十年之久,却没有得到重用。比如,卢象的《驾幸温泉》有:"此日小臣徒献赋,汉家谁复重杨雄。"说的也是自己失败的献赋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华清宫已经变为了一个掌握所有人命运的政治机器,虽然仍是政治核心权力的代表,但是思想的主流已经从积极改为了哀怨,其背后仍是文人们想要得到君主重用的政治热忱。
3,"华清宫",是象征着导致亡国的荒淫地
另外,"华清宫",象征着导致亡国的荒淫地。公元755 年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开始了走向衰败的过程,上文也简单提及了华清宫是安史之乱中几个重要人物经常活动的场所,有浓厚的历史价值。所以,自然吸引了后世诗人的目光,只是,人们在提起它的时候却带着巨大的讽刺。比如,张继的《华清宫》写道:"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说当日的华清宫只剩下了一汪泉水,霓裳羽衣曲也早已消失,留下的是无限的呜咽之声。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说的是君主贪图享乐,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可见,"华清宫",象征着导致亡国的荒淫的意味。
4,"华清宫",是象征着李、杨爱情的温柔乡
最后,"华清宫",是象征着李、杨爱情的温柔乡。因为,华清宫的兴衰还和杨玉环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息息相关。比如,《旧唐书》记载:"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鼯宅。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高力士探知上旨,请送贵妃院供帐、器玩、廪饩等办具百余车,上又分御馔以送之。"说杨贵妃一日回了娘家,结果唐玄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太过于想念她,连饭都吃不下了,还给杨贵妃送了一百多车的东西,以示自己的想念。比如,《天中记》记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意思是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经常在华清宫度过他们的时光。可见,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是象征着李、杨爱情的温柔乡,也从侧面反映出杨贵妃会对华清宫的兴盛衰亡有巨大的作用。
虽然,中国一直有女色误国、女色亡国的思想,甚至像上文列举的一些诗文一样,将安史之乱的爆发,归咎于杨贵妃。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感动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甚至是歌颂他们的故事。比如,吴融的《华清宫四首》就有:"别殿和云锁翠微,太真遗像梦依依。玉皇掩泪频惆怅,应叹僧繇彩笔飞。"说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对着她的遗像落泪,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比如,自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被迫生离死别后,唐玄宗想要追随杨贵妃生死相依的感人爱情。可见,诗人在描写他们的故事时,带着人性的关怀,也是对这段爱情故事的赞扬。
总结
综上所述,"咏华清宫",是唐代诗人的吊古讽今,既是唐人的怀旧之情,也是政治热忱。而唐代的诗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描写"华清宫",是因为,华清宫之名虽然定于唐代,但是在唐代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筑基础和文化内涵;"咏华清宫",也体现后世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关注;"咏华清宫",还体现诗人对大唐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咏华清宫",是诗人借华清宫的昔盛今衰的对比,来传达诗人的复杂情怀;"咏华清宫",是一种通过朝代的更替兴衰寄托情怀的宫殿情结。
这也使得华清宫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雍容的皇家胜地,神圣的权利核心,导致亡国的荒淫地,李、杨爱情的温柔乡。而这些文化内涵的背后,是中晚唐的诗人们用"咏华清宫"的方式来吊古讽今,表达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同时,也是诗人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态度的变化,体现了诗人们的人性关注。足见,华清宫这一闻名于中国的宫殿,有多么深厚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