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努力之下,整个大唐一片繁荣景象,更是开创了古代历史中少有的盛世——开元盛世。但是,这并不是李隆基最值得关注的历史,他28岁登基,在位44年,而后在太上皇位6年终老。这就是李隆基最真实的写照。这三个阶段包含的不仅仅有奋斗与成功,还有隐忍与失败,甚至在最后的6年太上皇时光里更多的是落寞不堪。曾经开创开元之治的英君明主竟在晚年时光成了一个失去自由,失去爱情,失去尊严的失权老人。
李隆基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但是他对自己的奶奶没有一丝好感,甚至更多是憎恨。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武则天的管理之下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而李隆基的母亲,也是被武则天传召之后再无音讯。李隆基还是个孩子,并不知道母亲去了那里,但是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母亲。这并非最可悲的事,在皇权之下,自己竟不能有丝毫反馈。李隆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而他的目标就是武则天。在武则天晚年时,张柬之等人伺机夺回李家政权,但此时新任皇帝是李显而非李隆基。
李显对皇位并不感兴趣,但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却虎视眈眈。此情此景,为了防止第二个武则天出现,李隆基开始未雨绸缪。终于韦皇后趁李显不备之时成功将其杀害,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羽翼丰满的李隆基。还没等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梳妆打扮,李隆基就已经扶着自己的父亲李旦登上了历史舞台。原本以为好日子来了,但是他的同伴太平公主却又危及父亲的皇位。在无数次与太平公主的争斗后,李旦伺机禅位于李隆基,就这样李隆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登上皇位头等大事当然是自己的合伙人太平公主,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各项改革。在位初期,李隆基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李隆基的改革不仅仅在吏治方面,更包括兵制,经济,农业,宗教等多方面措施。一时间社会稳定,一片繁荣。杜甫《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李隆基有胆有识,精通治国方略,选贤举能,并依靠这些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在经济上属实有所作为,只可惜李隆基并没有“守得住江山”。君王在乱世之中崛起,却沉浸在繁荣之中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李隆基就是其中之一。在一片繁重景象中,李隆基开始声色犬马,放浪形骸。而他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小表妹武惠妃,为了武惠妃李隆基竟不惜除掉太子李瑛。在武惠妃过世之后,李隆基并没有停止寻觅美女的步伐,梅妃就是他在民间寻得,虽然梅妃声色舞蹈样样擅长,但可惜没能留住李隆基多久,因为李隆基发现了他的毕生所爱——杨玉环。
杨玉环能歌善舞,其音律方面的才能后宫少见,甚至被后人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说来不可思议,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媳妇,而李瑁就是之前提到的武惠妃的儿子。此时可以想见,李瑁此时心中的父亲是什么地位。但是李隆基并没有丝毫察觉,除此之外,李隆基为了掌控大权更是不断打击太子李亨,以至于一度将其逼上绝境。在大权在握的时候,李隆基更加迷恋杨贵妃,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朝中政事几乎全部交由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掌控。此时此刻,李隆基悲剧的命运已经近在咫尺,只可惜他还沉醉其中尚不知。
李隆基将杨玉环升为贵妃之后杨家人皆高官厚禄,在李林甫与安禄山的勾结之下,于755年12月发动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安禄山以清君侧名义剑指长安,此时的李隆基闻风而逃,而他的身边仍然没有离开杨玉环。在马嵬坡,太子李亨发动兵变,李隆基为了保护自己,听从高力士的建议赐死杨玉环。至此,一世英名君王,只因沉迷美色与亲信佞臣而变成了失去爱情与权力的老人。
太子李亨756年于灵武继位,尊称李隆基为太上皇,至此李隆基开始了生命之中最落寞的日子。李隆基曾将李亨压迫到怀疑人生,此时的李亨自然不会对父亲有太多的敬爱,将其尊为太上皇仅仅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而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李隆基软禁在自己的身边。
被软禁的最开始,李隆基仅仅是失去了权力与自由,起码多年陪伴自己的两个重臣陈玄礼与高力士仍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但是随后的日子便困难起来。李亨开始对李隆基管束并不严格,李隆基仍能和自己的妹妹进行聊天,但有一次,李隆基竟与几个曾经身边重臣交流,无意中触犯了李亨的底线。760年李隆基的行宫被迁至甘露殿,李隆基看出李亨将自己放到身边的目的,竟不分形势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李亨让太监李辅国代为处理此事,李辅国假借圣意竟贬谪陈玄礼与高力士,此时的李隆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李隆基已经无力反驳,别说保护亲近多年的忠臣,此时就是保护自己也力不从心。在这场与太监的斗争之中,曾经的英明君主尊严尽失。坐在甘露殿,身边空无一人,看着闪烁的烛火,仿佛长安城熙熙攘攘人群在流动。在前途与现实的抉择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受蛊惑于武惠妃,除掉太子李瑛;为了杨贵妃,伤害儿子李瑁;为了虚无缥缈的权力,压迫李亨。这一幕幕回首,李隆基失败的不止是作为国君,更是作为父亲。762年,李隆基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