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崇祯放弃北方选择迁都南京,会不会重现当年北宋灭亡,南宋凭借江淮之险继续维系百余年统治的故事呢?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几率非常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明朝末年与北宋末年的形势截然不同!如果说北宋是猝死,那么明朝就是慢性自杀。北宋王朝在统治了一百余年之后,尽管内部政治腐朽,军队战斗力不足,但是还没有沦落到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一齐迸发的地步!
因此,导致北宋灭亡的是外部原因,而不是先有内乱摇国本,后有外敌取江山。如果不是宋徵宗错误的把宝押到新崛起的金国身上,妄图通过金人联合灭辽夺取幽云十六州,但却因其部队战斗力低下而被金国窥破虚实,从而令金国产生了挟灭辽之余威,乘势敲诈勒索北宋王朝的之心的话,北宋王朝本来是可以避免猝死的。
当然,如果宋钦宗始终信任李纲等主战派,不因畏敌如虎而生苟且偷安之心,而且能集中全部力量抗金,或许北宋王朝也不会被金国一举灭亡!
而明朝末年的形势则大不一样了,首先是明朝已经统治了近300年,接近了大一统王朝难以跨越的“300年周期率”。
当时,明朝不仅土地兼并盛行、官僚贪污腐败、朝廷上党同伐异,而且还需要面对百年不遇的天灾引发的人祸——天灾造成了土地欠收,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饥寒交迫迫使流民四起,最后被农民起义军领袖,如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所利用,成了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源!
处在这种形势下的大明王朝,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其统治秩序已经混乱。
而与此同时,来外部的压力又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统治危机,明朝各地的统兵大员,己有蜕变为拥兵自重的军阀之趋势!清朝在做好了入关取天下的准备后,便一直在仔细观望着关内的动向!
因此,即使在李自成举兵东佂时,崇祯皇帝放弃北京南迁避敌,只怕仍然难以避免因天下人心已乱,明朝统治秩序濒临崩溃的囧境。
况且,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哪个明朝皇帝,敢冒着丟弃北方的风险逃往南方。因为放弃了北京就等于放弃了华北,而放弃了华北则等于抛弃了整个中原!
因此负有“天子守国门”之责的崇祯,如果放弃了北京,还有何颜面坐在南京城里称孤道寡呢?如果崇祯真的这样做了,不仅将令其威望扫地,而且还会引发明朝的大地震,各种指责与抨击的矛头都将指向他!
因此,即使崇祯皇帝逃到了南方,也依然无法有效整合力量。而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力量,就无法消除明朝各派力量与皇帝离心离德的局面。
如果崇祯皇帝无法在南方重新整合力量,那么在风云突变的1644年,清军仍将上演先灭李自成,再灭张献忠和南明的历史话剧。
因此,在明朝根基已烂、秩序已乱、人心已散的形势下,即使崇祯皇帝敢于放弃北京南逃避敌,也很难再现当年南宋王朝,凭借江淮之险,继续延续一百余年统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