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走投无路,加入了红领巾军。当时的首领郭子兴见朱元璋还有点本事,就提拔他为十尉。后来,朱元璋因战功逐渐得到郭子兴的重要重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在军中也有了一定的威望。郭子兴认为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就把养女马嫁给了他。后来,郭子兴的女儿郭也追随朱元璋。朱元璋称帝后,封她为惠妃。
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三子两女。大儿子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蜀仙王朱纯。朱纯是明朝一位睿智的国王。他的藩属地就在四川成都,所以他一直致力于成都的开发。明朝经历了几次政治动荡。幸运的是,朱纯躲过了一生的所有风波,最终善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智慧的国王。
朱元璋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生于洪武四年。 7岁时被封为蜀王。 11岁时,朱元璋下令在成都府修建蜀宫。 19岁时,正式成为成都诸侯。朱椿为人仁慈、孝顺,善于读书,“通晓经典,仪态优雅”。朱元璋称他为“川秀才”。
有些诸侯国王到了封地后,觉得长期独处也好,于是就开始放纵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王朱恕,所以他死后,朱元璋给他谥号“黄”。但朱纯不同,他一直是一个英明的国王。
蜀宫是参照南京故宫建造的,但它只是南京故宫的缩小版。朱纯成为诸侯后,开始致力于成都的开发。他在这里修建了赤边塔、望江楼、三花塔等,后来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他还亲笔写下了“为臣忠孝”四个字,命人挂在他的屋内,以时刻警醒。朱纯专门修建了宝训殿,中间是《皇明祖训》,左边是历代皇帝的经典。
当时四川不太平,经常面临蛮族入侵,朱纯时肩负重任。洪武二十三年,边疆蛮族不断作乱。朝廷派梁国公兰羽前去平息叛乱。为了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朱纯下令大幅减税,重新规划蜀地市场,使蜀地得到了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没想到,他们还没来得及进攻,镇守云南的元朝宰相管福宝就出城投降了。回军后,蓝玉的俸禄因此增加了五百石,蓝玉的女儿也被册封为蜀国公主。洪武十八年,朱纯正式迎娶蓝玉之女。
然而,自从成为了蓝玉的女婿之后,朱纯就注定要面临一场大风暴,这就是洪武二十六年爆发的“蓝玉案”。此次事件中,蓝玉因谋反罪被杀。朱元璋还下令剥皮收草,传遍全国。该事件牵连广泛,导致15,000多人死亡。
作为蓝玉的女婿,朱纯总是惶惶不可终日,但首先朱元璋知道朱纯忠孝;其次,朱元璋保护自己的儿子,不会因为一个叛逆的大臣而杀掉自己的儿子;三是蓝玉被剥皮,相传是朱纯因不忍心而偷偷保留的。朱元璋知道后,觉得朱淳善良、孝顺,更加钦佩他。就这样,朱纯顺利度过了“蓝玉案”。
后来建文帝即位,朱纯又面临着下一个危机,那就是建文帝要削藩。第一批被逐出诸侯国的人中,有朱淳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珪王。可想而知,朱纯当时是多么的惊慌。但随着燕王朱棣出兵,这场危机得到了解决。然而接下来,朱纯面临着靖难之战的动荡。
和大多数诸侯王的选择一样,朱纯也决定保持中立,既不进京助王,也不出兵助燕王。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取得了这场胜利,坐上了龙位。建文帝消失得无影无踪,并被正式宣告在大火中身亡。
既然胜利者是朱棣,朱纯自然要效忠于他,所以他始终独来独往,听从朱棣的命令。朱棣即位后,召蜀王朱纯来朝见。返回诸侯之前,朱棣颁布了一道圣旨:
“我的好兄弟生性仁孝,聪明有学问,有名望,军民都爱戴他。然而蜀地险恶,蛮族杂居,所以托付给他。”安岁和安岁的事都很重。”
此后的岁月里,朱棣和朱纯始终保持着兄弟和睦、君臣和睦。然而,到了永乐十四年,朱纯再次面临着风暴。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朱淳的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谷王朱肃。
靖难之战中,朱肃曾选择站在建文帝一边,奉命镇守金川门。但后来他见燕军所向披靡,建文帝已不在,于是在关键时刻打开金川门,迎朱棣入城。朱棣即位后,改号为长沙,年俸增加2000担,增设侍卫3000人。但朱肃并不满足,于是他想到了推翻朱棣。
当时,蜀王朱纯、崇宁王的第三子朱越燧得罪了父亲,跑去投靠叔叔朱肃。朱素见朱月遂长得像建文帝,便心生一计。他其实是打算对外宣称,朱月燧其实就是建文帝。当他打开金川门时,他就偷偷地放走了建文帝。如今建文帝回来了,他打算重新登基。支持他登上王位。
朱月遂本人听到这个计划也大吃一惊,吓得连连拒绝。但朱苏却一点也不害怕,甚至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弟弟朱淳,希望哥哥支持他。朱纯忠于皇帝,爱国,不愿意与朱肃一起闹事,更害怕受到他的连累,所以朱纯直接向朱棣汇报。
朱棣一开始并不相信,但官员们不断弹劾他,朱棣才得知了朱肃的一系列恶行。例如,中忠博儒君就因为路过朱肃的封地而没有拜访,而受到朱肃的仇恨和迫害。又如朱苏“夺民田,侵公税,残害无辜”。更重要的是,他还招兵买马,私造兵器,策划煽动蜀王朱纯与他一起叛乱等等。
朱棣得知这一切后,赶紧命朱越遂回蜀王那里,然后又派人将朱素带到了京城。最终,朱棣将朱肃父子废为庶人,囚禁于徽州新安卫所,以灭国。至于朱淳,因为报告有功,受到朱棣的嘉奖无数,并称赞他:
“好兄弟的心,与周公忠于王室的心是一样的。”
经过这件事,朱棣也深知朱纯的忠心,从此对他极为优厚,赏赐不断。永乐二十一年,明朝开国蜀王朱淳去世,享年52岁,朱棣十分悲痛。他离朝七日,谥号“贤”。
蜀王原为朱淳的长子朱月珍,但后者于永乐七年去世,时年21岁。因此,朱淳死后,其长孙朱佑昱即位,谥号为朱越卞,号称“菽庄王”。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