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被砍头,也不愿流放,清朝犯人为何特别怕宁古塔?
创始人
2024-11-04 20:08:56
0

原标题:宁愿被砍头,也不愿流放,清朝犯人为何特别怕宁古塔?

我国古代,囚犯被送往边疆作为惩罚,但不同朝代流放囚犯的边疆地点有所不同。从隋唐到宋代,政治犯大多被流放到南方荒野,普通罪犯则被流放到北方戍边。到了元明时期,流放地大多在“雾霾”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湖广、辽阳地区。清朝的流放地主要是东北和新疆。

最初,囚犯被送往沉阳、铁岭、上阳堡(今辽宁省),后来又送往吉林乌拉(满族,今吉林市)、宁古塔、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这些流放地中最著名的是宁谷塔。与其他流放地相比,东北真是一个苦寒之地。当时,这里被称为“极端领地”、野蛮之地,对囚犯来说是令人恐惧的。据说,清朝囚犯宁愿被斩首,也不愿被流放到宁古塔。为什么?

据清康熙年间的土地地理地质志《宁谷塔志》记载:“宁谷在大漠之东……是金阿姑征兵之地。虽名为塔,但实无塔,相传过去有一座塔,六兄弟各占一侧。他们的字是“宁古塔”,汉语也叫“六吉”……”变化一句话,满文的“宁古塔”,“宁古”是数字“六”,“他”是量词“格”,所以“宁古塔”满语的意思是“六”。

在被流放到宁古塔的重犯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据说他就是在宁古塔被处决的。张谨言的散文集《域外集》云:“移民多来自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等国”。

三百多年前,宁古塔还是一片未开化的地方,气候寒冷,人烟稀少。被放逐,意味着走向一条不确定的生死之路。据了解,从山海关到沉阳,“移民”面临的依然是平缓的山坡,但从沉阳开始,道路就变得越来越崎岖,难以通行。当时的黑龙江、吉林尚未开发,还是大片原始森林。树木遮挡了天空和阳光,大雨后的山路极其难以通行。

即使“安全”抵达,他们仍然要经受当地恶劣的气候,这也是对清朝“流放者”最大的考验。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学者吴兆骞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信。他曾这样形容:“宁谷的严寒,一如既往的严寒,从立春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电,人心惶惶。从一月开始,雨一直下个不停。”到了七月,九月初就下大雪了,河水到了地面就结冰了,放眼望去都是白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红军长征为什么最后到了西北而不是西南的云贵川这些地方呢,要知道红军一开始长征时就是奔着西南方向转移的...
原创 陈... 陈毅撤换4个华野纵队司令,没挑明原因,粟裕却已知是为谁 1948年秋,华东野战军即将投入淮海战役的关...
原创 谁... 前言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
原创 秦... 即便在坚强的人,都有着柔软的内心。 一生戎马的曹操, 面对将士们不能胆怯,面对谋士们不能对此诉苦。 ...
原创 汉...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三国的时候,往往把视角聚焦在内战的名将里。 那个时期,...
原创 契... 作者:陈二虎 (一)契丹人反唐 大唐王朝武则天执政的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臣服...
原创 蜀... 其实“七擒孟获”还真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甚至可能是历史事实,宋人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记载“ 孟获收闿...
原创 赵... 赵云血战长坂坡,这场战役在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叹为观止的一幕。当时刘备新败走投无路,老婆儿子失去音讯,...
中科院院士谢树成:构建超学科体... “环境恶劣或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反而会加速文明的产生。对于长江流域,干湿环境的快速转换对史前文化...
原创 董... 导语:作为一国之君运筹帷幄,号令天下,是权利的象征。但作为一国之君有时候又很无奈,很多事情又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