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1398年,71岁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明孝陵。明孝陵历时25年建成,占地170万多平方米。修建过程中动用了十万多名军人,最终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清代保护完好】清军入关后,出于政策需要,对明孝陵进行了保护。他们不仅派兵守护,还派太监进行日常修缮。清朝时期,康熙、乾隆都曾到朱元璋的陵墓祭拜。图为明孝陵四方城内的碑亭。
【明孝陵神道翁中路上,守卫的清兵和太监聊天】这些拍摄于清末的照片显示,当时朱元璋的陵墓保存完好。翁中路全长250米,是神道的第二段。两边有柱子、武将、文官。
翁仲是秦始皇时期的强者。他身高一尺三尺,非常勇敢。翁仲死后,秦始皇将其塑像铸成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来的统治者效仿秦始皇的做法,把矗立在宫殿、寺庙、陵墓前的青铜或石像称为“翁仲”。
【明孝陵神道】这是神道的第一段,长615米。路两旁有狮子、蝎子、骆驼、大象、独角兽、马六种石兽。每种有2对,共12对24种,每一种跪立在道路两旁迎接侍从,象征着皇帝的威严。
【明孝陵神道石马】虽已过去数百年,但石像依然栩栩如生。马是朱元璋征伐江山的重要坐骑,在他的墓地里自然是少不了的。
【明孝陵神道石狮】狮子为百兽之王,彰显朱元璋皇帝的威严。
【文臣论神道】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这里在明朝时期是禁地,常年有5000名士兵把守。墓地内种植珍稀树木多达10万株,饲养梅花鹿近千只。
【清末,守陵太监偷盗】清末,战乱不断,守陵清兵四散。为了谋生,看守陵墓的太监甚至偷窃并出售一些重要的文物。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明孝陵几乎被毁。曾国藩攻入金陵后,虽想修复,但因缺钱只进行了简单维修。
【成为牧童的游乐场】清末明孝陵无人看管,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许多牧童把牛羊赶到这里,把这里变成了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