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和珅近年来大概率出现在清宫剧中,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作品,其中的剧情可以说是“流水对手,铁中殿”。
你可能不认识清朝名将阿桂、福康安,也可能不认识乾隆王朝真正的“宰相”刘统勋、曹振庸,但你一定会认识和珅和,你一定会认识和珅和。当你听到这个名字时立刻就知道了。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王刚先生的脸。但事实上,当你称和珅为“何老爷”的时候,你对和珅的认识就已经和“业余”划上了等号。
和珅不姓和。要知道和珅是满族,命名方式与汉族不同。 “和珅”其实是他的名字,名字前还有一个姓氏。
而和珅出身于牛忽禄家族,所以他的全名应该是牛忽禄和珅。其实和珅的原名并不是“和珅”,而是“山宝”,所以和珅的真实本名应该是,他的名字叫牛杂鲁山宝。
但遗憾的是,和珅还有一个继母。继母形容继子是“肉中刺”,所以在父亲的身体还没有凉之前,和珅和弟弟和琳差点被继母赶出去,上街讨饭。多亏其父忠臣常保极力保护兄弟二人,才有了和珅。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和珅的影响可想而知。可以说,他从小就知道,个人的自我提升才是成功改变人生的途径。
所以和珅从小学习就非常认真。他不但通晓四书五经,还通晓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也正是因为如此,和珅后来才有机会被选为乾隆的三等侍卫,并最终以自己的才华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乾隆晚年的第一宠儿。
可见,做一个小人是需要技巧的,因为小人往往比正派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你不能赢得挑战并杀出一条血路,你最终将如何有机会展现你奸诈的一面?
事实上,历史人物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比如和珅这个史无前例的贪官,当初之所以能够名声大噪,正是因为和珅清正廉洁。早年,一个叫安明的人贿赂和珅,希望和珅提拔他,但和珅拒绝了。他认为做官也是人,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能做贪官。
另一方面,安明确实有一定的才能,所以和珅在拒绝了安明的贿赂之后,还是抱着为国选贤的心态想办法推荐安明。和珅相信自己对于此事问心无愧,但官场的危险却远远超出了和珅的想象。和珅的政敌尚书冯胜知道了此事,于是主动向乾隆揭发和珅的行为。结果,他和沉深因为这件事,被降了两级。和珅心里满是委屈。他觉得自己想做个好官,却受到了不公正的惩罚。于是从这件事开始,和珅走上了黑暗之路。既然不能当好官,你若又是好官又是好人,那我就只是一个同流合污的坏人了。
乾隆四十五年云贵总督李石尧贪污案中,和珅是主要办案官员。于是,他用各种手段,将李诗瑶的财产全部掠夺殆尽。
但此后,他向乾隆申报的数额却远远低于李诗瑶的实际财产。多余的自然就进了和珅自己的腰包。从此,和珅走上了腐败之路。后来嘉庆帝处理和珅家产时,和珅的财产实际上达到了白银八亿两。当时清朝的年收入只有7000万两。由此可见和珅腐败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它太大了,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那么,和珅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还有留下后人吗?
还真有,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封神殷德。
丰绅殷德是和珅原配冯氏所生。在他出生之前,乾隆就与和珅约定,如果孩子是男孩,我会亲自为他取名,并将他许配给我最喜欢的公主。他。于是,丰绅殷德成为了乾隆的女婿,娶了十公主。和珅和乾隆都非常宠爱丰绅殷德,甚至允许他在皇室里有和贝子类似的待遇,而丰绅殷德本身也很优秀,一跃成为文武双全的年轻人。很年轻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他经常劝说父亲不要过度腐败,以免给家庭带来麻烦。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嘉庆帝后来在处理和珅事件时,对封神、殷德都采取了宽大处理。这只是一份产权契约。
但毕竟父亲和珅的去世给封神殷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嘉庆帝始终认为姐夫对他别有用心,不可信任。
所以最终,风神殷德被派往乌安苏台担任武官,实际上相当于流放。风神印德乌安苏泰更加郁郁寡欢,最终于嘉庆十五年去世。身患重病的嘉庆皇帝想起妹妹的再三恳求,将丰绅殷德调回北京,但为时已晚。五月封神殷德病逝,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