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汛期,江西北部和其他地区已经发大水了。我们可爱的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在保护着受灾的人民。
他们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多救一人是一人。
他们勇争抗洪第一线,众志成城,灾难面前永不倒下。
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被我们传唱。然而在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抗洪名人,他们的事迹也是值得宣传。
抗洪名人一:大禹
有一个成语叫大禹治水,大禹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他曾经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说是最早治理洪水成功的人!他的父亲鲧也是治理过洪水,然而鲧采取的办法是堵,洪水来了,就筑堤坝,将洪水堵住。这么堵的办法确实可以一时之间将洪水挡住,但是洪水越来越多,堵的堤坝也就越来越高。终究堤坝的高度是不及洪水猛涨的速度。到时候,洪水一旦冲破堤坝,发出的威力会更加强大!
大禹非常聪明,他否定了他父亲的做法,将堵的办法变成疏的办法。他让民众挖出了很多条小道,将庞大的洪水分流各个小道。这样做的目的能够让洪水一泻千里,化整为零,洪水就不足为据了。
抗洪名人二:郭守敬
郭守敬元朝人,他是一个通才。在科学、文学、水利都有建树。特别是在治理洪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郭守敬治水事迹主要是西夏治水和通惠河。
当时的西夏也是被黄河折腾了一番,发了大水。而郭守敬向忽必烈上疏了六条治水的建议,并且都付诸行动了。开通了很多的古渠道,让黄河的水慢慢流入,并且还灌溉了非常多的庄稼,让当地的百姓生活富裕起来了。
忽必烈需要南方的粮食运到北京,而之前的运河已经不能用了,所以需要重新开通一条运河,郭守敬特别重视这个工程,于是就修通了通惠河,将南方和北方拉进了距离,还解决了很多水量水位的问题。
他始终贯彻防洪、漕运、灌溉三者结为一体的指导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抗洪名人三:西门豹
记得小学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的邺城发大水,并且流行河伯娶亲的迷信思想。西门豹一来就把当时的恶霸势力惩治了,并且带领着当地的百姓挖掘渠道。让大水分流灌溉了大部分的粮食,真正做到了藏粮于民。很快邺城就让西门豹治理地非常好,当地的百姓还建了庙纪念这位大名人。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抗洪名人四: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名相,最有名的是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心怀天下的人在治水方面也是有一番成就的。
当时在泰州的时候,范仲淹带着民众一起开挖渠道,将水慢慢引流进来,为灌溉庄稼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还有这个遗址。在苏州的时候,那里经常下雨,导致河水泛滥。范仲淹也是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慢慢消除了水患。范仲淹治理洪水和前人不一样,堵和疏两手抓,一堵一疏泽被后世。
抗洪名人五:李冰
说起李冰就想起了都江堰。可以说,没有李冰就没有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都江堰这个地方也是经常洪水泛滥,而李冰为了治理好都江堰,开创了一个泄洪工程计划,主要是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这三个地方开通闸门,让洪水从三个地方慢慢汇集然后引流到各个之流。
更难得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带着他的儿子们一起战斗。他身先士卒,就地取材施工,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美丽而又安全的都江堰。
当然除了都江堰,李冰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其他的地方(特别是岷江流域)疏导河渠,为治理洪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洪名人六:王安石
王安石也是北宋的名相,特别有名的是王安石变法。在治理洪水方面,王安石也贡献出了自己一份力量。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不过在治理洪水方面却是真正为了百姓。王安石还制定了《农田水利约束》,这是第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法律书籍,为后世的人提供了很多治理洪水的经验。这部法律出来之后,让很多百姓都纷纷投效,治理洪水方面也更加顺利了。
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
以上是我盘点的六位抗洪名人,当然还有其他的抗洪名人,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不管是现在的抗洪战士们还是历史上的抗洪名人,都向他们致敬!
参考文献:《史记》《宋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