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时,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这是情有可原的,朱元璋待他也并不亏待。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对开国功臣授予了许多封号(以前他被封为吴王时也曾这样做过一次)。除一些谥号外,在世英雄被授予公爵6名、侯爵28名、伯爵2名。
其中,名气颇大、功绩不俗的刘伯温,也只被封为伯爵。
有很多明朝历史的爱好者,尤其是非常崇拜刘伯温的人,或者对刘伯温只是一个伯爵有一些异议,认为刘伯温的爵位太低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刘伯温的称号恰到好处,朱元璋处理得当。
那些被封为公侯的功臣,要么是最早与朱元璋作战的老部下,要么是带兵当股的势力派系。
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是在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前就来投票的。这个时候是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从这个时间来看,这是一个分水岭。
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被封为太子。至此,朱元璋的原始积累基本完成。
所以,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前跟随的老兄弟,或者前来投降的部下,都是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后来的人只是锦上添花,他们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以新中国1955年的颁奖为例。当时评价元帅的标准是:“在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者领导战役团作战中做出杰出业绩的高级将领”。
刘伯温是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四年后才受到朱元璋邀请的。此时距离朱元璋称王吴王还不到4年,距离明朝建立还不到8年。刘伯温来得太晚了。就算他有能力,也有很多计策,但资质差距太大了。
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略的朱升和后来杀刘伯温的胡惟庸,年龄都比刘伯温大。他们俩都没有获得头衔。如果刘伯温能得到一个伯爵的话,那已经是朱元璋认可他的贡献后给的了。
洪武三年朱元璋受封时,唯一降爵的人就是汤和,但朱元璋只是发脾气而已。唐和这么高辈子,他的王爷不给他,其他王爷怎么能安心继续下去呢?于是,几年后,唐和生再次晋升。
毕竟,刘伯温只是元代进士。他只是半路加入了革命队伍。论封爵,他怎么可能走在前列?伯爵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