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原文:
当日宁国公(甲戌侧批:演。)与荣国公(甲戌侧批: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戌侧批: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甲戌侧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戌侧批: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戌侧批: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甲戌侧批:伏后文。)
此处介绍末世北京朱明。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
《石头记》以家喻国(天下),将反文“南明史(明史)”从贾府写来。
(1)宁国府代表南京朱明
“宁国公”,脂批道:“演。”
宁国公贾演即建立明朝之明太祖朱元璋;此处之“贾家”代指“甄家”,宁国府代表南京朱明。“演”,水长流;所谓“演”,点出此处是写朱明之世系传承。
“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脂批道:“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
此处之前三个“儿子”,代指朱元璋长子朱标、长孙朱雄英以及建文帝朱允炆;第四个“儿子”则代指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后文中,贾蔷代表后金(清朝),贾菌代表降金(清)之明臣明将(详见第九回“贾蔷”“贾菌”);此处也点出早在南京朱明时期女真族就臣属于明朝。
(2)宁国府代表北京朱明
“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脂批道:“第二代。”
贾代化代表篡位迁都之明成祖朱棣;此处之宁国府则代表北京朱明。父子相继为“代”,“化”即变化、改变;所谓“代化”,意指朱棣篡位迁都,改变了朱明之嫡系传承。
“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
此处“至八九岁上便死了”之贾敷,代表明成祖朱棣之后的八、九位皇帝。“敷”,足,够;“贾敷”即隐“家足”之意。
这九位皇帝为: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载垕。
北京朱明有一个废帝,即景帝朱祁钰。《明史·景帝本纪》:“废帝为郕(chéng)王,迁西内,……薨于西宫,……以亲王礼葬西山。”故北京朱明虽有十四帝,却只有十三陵。
如果不算景帝为八位,算上景帝则为九位,故谓“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
(3)宁国府代表末世北京朱明
“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脂批道:“第三代。”
此处“袭了官”之贾敬,则代表明成祖朱棣之后的第十位皇帝,即神宗朱翊钧,亦即万历帝。
明神宗朱翊(yì)钧(1563—1620),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张居正辅政,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0岁时神宗亲政,早期勤政,后期则“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万历帝)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chóu chóu,仇人),门户纷然角立。驯(xùn,逐渐)至悊(zhé,悊皇帝朱由校)、愍(mǐn,愍皇帝朱由检),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jié)。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明史·本纪第二十一》)
“(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胡羼(chàn)”,犹鬼混。
贾敬代表万历帝,其原型则为嘉靖帝;所谓“贾敬”即取自“嘉靖”,隐“家尽”之意。
明世宗朱厚熜(cōng)(1507—1567),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大部分时间不上朝、不理国事,在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的蛊惑之下,酷好修道,不住皇宫住西苑。据《明史·列传·海瑞》记载:“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齐醮(jiào)。督抚大吏上符瑞,礼官则表贺。”后因误服丹药中毒,才“自西苑还乾清宫,是日崩”(《明史·本纪·世宗》)。嘉靖帝崇信道教,宠信严嵩,酿成了“壬寅宫变”和“庚戌之变”,时人讥之曰:“嘉靖者,家尽也。”
贾敬是嘉靖之翻版,后文中也因“吞金服砂,烧胀而殁”(见第六十三回),死后“灵柩”才被请“进城”(见第六十四回)。
“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脂批道:“第四代。”
此处之“第四代”是指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1582—1620),神宗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一月而崩,庙号光宗。
此处之贾敬代指泰昌帝朱常洛,贾珍则代表泰昌朝之权臣。
“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脂批道:“第五代。”
贾蓉之“十六岁”,代指明朝自洪武至天启之“十六朝”(含废帝,明英宗为两朝)。所谓“第五代”,即指明熹宗朱由校,即天启帝。
朱由校(1605—1627),光宗长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在位七年,庙号熹宗。
此处之贾敬代指天启帝朱由校,贾珍和贾蓉则代表天启朝之权臣。(详见第十回“贾敬”)
“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天启帝不务正业,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宦官魏忠贤,造成空前的阉党专政,政治极其黑暗,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至此宁国府现存之贾敬代表万历帝,又代指天启帝,所以“如今”之宁国府代表末世北京朱明。
(4)贾珍之“珍”与贾蓉之“蓉”
后清朝入主北京,相当于接管了北京朱明。所以在清朝入关后,住在宁国府之人都代表降清之明臣(“蓉妻”除外,详见第五十三回“贾蓉之妻”),贾敬则代指南明及其皇帝。
贾珍之“珍”,“王㐱”也。“王”隐“亡”,失去,丧失。“㐱(zhěn)”,“鬒”之本字,头发黑而稠密;《说文》:“㐱,稠(多)发也。”所谓“王(亡)㐱”,即隐“失去头发”之意,代指剃发降清(金)者;所以贾珍代表剃发降清(金)之明臣。
在《石头记》中,“拆字法”是常用之法,特别是在人名和谜语中。
比如第五回香菱判词之“自从两地生孤木”,脂批道:“拆字法。”第五回王熙凤判词之“一从二令三人木”,脂批亦道:“拆字法。”
又比如第五回迎春判词之“子系中山狼”,第五十回李纹灯谜之“水向石边流出冷”,等等。(详见相关章回)
贾蓉之“蓉”,“草(之)容”也,即应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借指降清(金)者;“容”,面貌,状态,真容。所以贾蓉也代表降清(金)之明臣。
贾敬即万历帝,其原型为嘉靖帝,合起来即“万历家尽”,此即《石头记》所记载之反文“南明史(明史)”;贾敬代表末世朱明,即“万历之家”。(详见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六十三回“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