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上海街景,照片上小保姆微笑,洋人忙碌,银行前人群熙攘,马路上车辆拥堵。像是一派祥和景象,祥和之下却是另外的景象:
人力车、自行车、汽车混行,日本军队挖掘的深沟导致街道危险,行人和车辆通行困难 ,美军轰炸和日伪强拆使房屋大量损毁,市区出现严重房荒 。
中储券贬值严重,物价较1937年上涨数万倍,粮食、布匹等物资被统制政策限制 。 银行门前出现货币贩子,欧洲难民和乞讨者增多。
房地产公司激增(达2万家),炒房成风,市区房价和郊区地价飙升,国华地产等公司囤地比例高达99% 。 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找到住房,强拆和轰炸加剧了供需矛盾 。
被解除武装的日军等待回国,国军士兵守卫银行和政府机构,菜市场、劈柴店、算卦摊等日常场景仍存,但贫困现象普遍,烟头回收等现象反映经济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