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期的苏联,是真不行了,哪还有当年跟美国掰手腕的底气。国内那改革越改越乱,各个加盟共和国都盘算着分家过日子,驻外的军队彻底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连口饱饭、点暖炉的补给都成了奢望。驻匈牙利的那支俄军就是这样,6500多号人,本是冷战时钉在东欧盯着北约的“钉子”,可打1991年3月起,营门就再没见过补给车的影子,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巴。
他们手里还攥着个大麻烦——巴拉顿湖附近的苏联武器库。里面堆了足足2万吨家伙事儿,T-72坦克的穿甲弹、成箱的AK-74步枪,还有不少“冰雹”火箭弹,全是当年预备跟北约硬拼时囤的家当。现在倒好,国内自顾不暇没人问津,这些武器成了烫手山芋,而北约的眼睛早盯得发直,就等着捡便宜。
北约动作快得很。刚组建的快速反应特遣队从德国美军基地调了过来,装甲车顺着多瑙河往武器库方向挪,U-2侦察机天天在头顶转圈,连基地铁丝网的纹路都拍得一清二楚。俄军指挥官急得嘴上起泡,电报发出去十几封,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回句“自行处置”,跟白问一样。
士兵们的日子才叫真难熬。食堂的黑面包从一天两个减到一个,勉强垫肚子;冬天剩的煤块只够烧两小时锅炉,夜里站岗的兵冻得抱着枪直跺脚,鼻尖耳朵全红透了。有个叫瓦西里的新兵,家里来信说乌克兰要独立了,他蹲在墙角抱着枪抹眼泪:“咱们守着这些破铜烂铁,连家都快没了。”班长也没辙,只能拍着他的肩叹口气:“先把岗站好,总有法子的,先熬着。”
哪有什么法子啊。北约特遣队离武器库还有3公里时,派来个军官谈判,说只要交出武器库,就用飞机送他们回国,每人再发两百美元补助。指挥官把话传给士兵,有人当场吼起来:“不能交!这是苏联的东西!”也有人低着头嘟囔:“再耗下去得饿死,交了至少能回家。”吵来吵去,半天没个准谱。
还是后勤班长转悠时发现,武器库后头有个废弃的弹药销毁坑。指挥官咬咬牙,没别的选,下令先把火箭弹、炮弹这些最危险的运去销毁,步枪子弹暂时封存。那天夜里,销毁坑的爆炸声响了一整夜,北约的侦察机在天上绕来绕去,愣是没敢靠近——他们也清楚,俄军就算没补给,真逼急了拼了命也能拉几个垫背的。
就这么耗了十几天,国内终于来消息了:放弃武器库,撤回国。撤的时候,士兵们看着那些没销毁的武器被北约士兵贴上封条,有人忍不住对着武器库深深鞠了一躬。瓦西里把家信塞进口袋,登上闷罐火车时回头望了一眼,远处北约的旗帜在风里飘着,心里头突然空落落的——那个以前让他走到哪儿都觉得骄傲的苏联,好像真的没了。
后来有人说,2万吨武器里一部分被北约运走了,也有人说俄军销毁了大半,谁也说不清准数。可没人提那6500名士兵,他们坐着火车穿东欧,看着曾经的苏联势力范围,如今满是“脱离苏联”的标语。现在回头想,这哪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国博弈?说白了就是一群普通士兵,陷在时代的漩涡里,连自己想守护的东西都留不住的无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