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发起,重庆文旅数字创新应用实验中心主办的“国际设计之都(重庆)联合创意论坛——艺术赋能城市更新暨重庆文化旅游集团第五期文旅创意大世界”活动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举行,吸引了170余位来自政府机构、高校院所及企业界的嘉宾,围绕“艺术赋能城市更新”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合作将是“资源共享、品牌共塑、项目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全面联动。这意味着,川美师生的艺术创意,将更直接地注入重庆文旅集团的实体场景中,未来市民游客在游览“两江四岸”、体验“山城夜景”时,可能会感受到更多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
“让好的创意不再‘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落地,改变我们的城市。”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点亮城市灵魂的关键力量。他透露,双方将共同构建一个从“创意提案”到“产业孵化”再到“市场价值”的创新生态,在打造景区的同时营造“令人怦然心动的体验”,让重庆深厚且独具韵味的文化底蕴以可体验、可消费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现场,重庆新智文旅有限公司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签订落地协议,并完成了“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与“新智文旅协同创新研发中心”的互授牌匾仪式。

据悉,重庆文旅集团作为产业龙头,拥有丰富的市场场景与运营经验;四川美术学院则凭借顶尖学术资源、创作力量与人才优势,成为艺术理念落地的重要支撑。此次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通过签订落地协议、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打破了高校学术研究与市场产业应用之间的壁垒。正如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所言,合作的核心在于构建从“创意提案”到“产业孵化”再到“市场价值”的完整创新生态。这意味着,川美师生的创意构想将能在重庆文旅的产业平台上得到实践转化,而市场的真实需求也将反向驱动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创意产生-项目落地-价值变现-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在论坛的主旨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从城市空间、文旅产品、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探讨艺术赋能城市发展的多元路径。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廖茹菡提出的“艺术营城”理念,构建了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实践的工作体系,为破解后城市化时代的城市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而重庆文旅集团85号创意公馆的转型案例则给出了具象答案——通过保护性修缮与内部焕新,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突破单一业态,成为集文化体验、多元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让巴渝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可感可触,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供了优秀范本。活动现场氛围热烈。

此外,论坛会场外还同步举办了“文化中国·重庆文旅大篷车”后备箱集市。黄金游轮、乐和乐都、统景温泉等8家集团旗下单位,将后备箱变为特色展示区,让文创产品、地方好物与公众零距离接触,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现了“艺术融入生活”的无限可能,为活动增添了互动氛围。

上游新闻 谢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