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五虎将一直是众多历史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但他们也并非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一些鲜明的缺点,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这些英雄人物的不足之处。
1. 关羽
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优点和缺点常常交织在一起。他的个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打得赢你,我瞧不起你;打不赢你,我照样瞧不起你。”在他眼里,许多人都不够他看。在与河北名将颜良对阵时,虽然颜良在初次交锋中打败了徐晃,但曹操依然将颜良引荐给关羽,提醒他不可轻敌。关羽却轻蔑地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他这次确实没有夸大其词,最终在万马军中斩下颜良首级,证明了自己非同凡响的武力。
然而,在与黄忠的对战中,关羽却表现出过于自信的缺点。孔明提醒关羽不可小视黄忠,关羽不屑一顾,觉得这位老兵并不足为虑。最终,他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合,虽凭借拖刀计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黄忠并没有因此受伤,而是放走了他。第二天,黄忠射箭射在关羽的盔婴上,关羽被羞辱,最终逃回营地。关羽虽然表面上不在乎,心里却难掩对黄忠的轻视。
更令人失望的是,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并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一时,关羽得知黄忠也在其中后,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种轻视让人对关羽产生了反感。尽管黄忠在关羽死后仍为他复仇,直至死于马忠的暗箭,关羽若有知情,恐怕会为自己当初的态度深感羞愧,心中会对黄忠深感愧疚。
2. 张飞
作为五虎上将中的第二位,张飞以其豪爽直率著称。然而,他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那就是暴虐。他对待士兵常常采取暴力手段,动辄鞭打甚至杀害手下,这种暴躁性格让许多士兵心生畏惧。
比如,张飞酒后曾因一时冲动鞭打曹豹,结果导致失去徐州之地。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他甚至酒后常常无故惩罚手下士兵。关羽死后,张飞的暴躁更加严重,酒后更是滥施鞭刑,致使许多士兵死于非命。
在准备出征吴国时,张飞要求手下范疆和张达三天内完成打造十万白旗的任务,二人明知任务不可能完成,却因张飞的暴怒而只能勉强完成。结果,张飞毫不宽容,酒后打了二人五十鞭,并威胁若任务未完成,将立即斩首。最终,张飞死于二人之手。
刘备明白张飞的暴虐性格,但在张飞死前早已警告过他,若继续这样酒后惩罚士兵,将为自己招来祸患。然而,张飞显然没有听进去,最终为自己的过激行为付出了代价。
3. 赵云
赵云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人物,既有超凡的武艺,又有高尚的品德。但正因为他太完美,很多人反而在找出他的缺点。在一些人看来,赵云的武力值甚至有所质疑。
首先,《三国演义》中虽然描写了赵云在长坂坡奋勇杀敌,但在与张郃、夏侯惇等名将交战时,赵云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例如,他在博望坡与独眼龙夏侯惇交战时,并未占上风,甚至连祝融夫人这样的女将都能逼得赵云掉头逃跑。
此外,也有历史学者指出赵云在《三国志》中的战绩并不突出,有人甚至认为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值一提,甚至不配被列入五虎上将的行列。赵云的形象在一些人眼中更像是一个战术家,而非真正的战场英雄。
4. 马超
马超在五虎上将中排名第四,他出身名门,祖上是伏波将军马援,父亲马腾更是西凉的强大势力。马超本应有极高的起点,但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领地。在演义中,他曾凭借强大的兵力与曹操对抗,甚至让曹操割须弃袍。但随着战争的进展,马超的缺点渐渐显露出来。
首先,马超缺乏辨别人的眼光,他过于多疑,曹操巧妙的离间计就让他怀疑韩遂与曹操有私通,最终导致马超的阵营大败。马超过于轻信了自己的直觉,最终未能在政治斗争中立稳脚跟,选择投降刘备。尽管刘备给予了马超一个高官位置,但马超心中难免对自己曾经的身份产生不满,始终无法适应。最终,马超郁郁而终。
刘备虽然给予了他一定的职位,但始终不完全信任马超,因为马超曾是一个有权有势的“老板”,刘备担心他有野心,最终只给了马超一个安稳的位置。
5. 黄忠
黄忠是五虎上将中的最后一位,尽管他年近六旬,却能与关羽交手打成平手,展现了不凡的武力。但是,黄忠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年老。
诸葛亮曾言,要与马超交战,只有张飞、赵云等年轻力壮的将领才能应战,而黄忠在其中并未被提及。这不仅体现了黄忠年纪大的事实,也暗示了他已经不再具备足够的体力去应对最艰苦的战斗。如果黄忠年轻二三十年,他的战绩肯定会更为辉煌。
尽管如此,黄忠依旧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将军,只是年老成为了他无法跨越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