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紫禁城有一条规矩特折磨人,但大家都必须遵守,连慈禧都不敢违抗
创始人
2025-11-19 21:31:28
0

皇宫是一个规矩严密的地方,清朝的皇宫尤其如此。这里的每个人,无论身份高低,都有着不同的饮食、穿着、用度规定,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尽管规矩很多,紫禁城里有一条规定几乎是铁的,甚至在清朝末年,西方先进的制度逐渐进入宫廷时,这条规矩也没有改变。

清朝的早起制度

清朝的皇帝以勤奋著称,即便是清朝的末期,皇帝依然保持着勤政的习惯,清朝没有出现一位胡作非为的皇帝。这一切都得益于清朝严格的家法,正如清朝人所说:“本朝家法之严,迥绝千古。”而让皇帝们不敢懈怠的关键之一,就是清朝的起床制度。

清宫中的皇帝、后妃们,每天早晨五点就必须起床,迎接新的一天。这项规定保证了清朝庞大政务的正常运作,宫女、太监、侍从和护卫等人也都必须遵守这条规定,无一例外。

即便是尊贵的慈禧太皇太后也不敢例外。慈禧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人,尤其偏向保守。她的侍女何荣儿和女官裕德龄曾在回忆录中提到,慈禧对早起有着严格要求。虽然慈禧非常爱美,每天早晨起床后,光是梳洗打扮就得花上三小时,且不包括吃饭和抽烟的时间。为了不耽误上午8点的早朝,她只好把起床时间提前,每天大约3点左右就起床。

从入宫起,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慈禧从未在五点之后才起床。即便是身体不适时,她也必须按时起床梳洗打扮,接受皇帝和后妃的问安,然后才能休息。这一习惯保持了几十年,直到她去世。慈禧去世前的最后几天,她甚至起不来床,但依然每天五点醒来,接受问安后再继续休息。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这样的规矩都是一种极大的折磨,但它在清宫里延续了几百年,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不变的规矩,疲惫的皇帝

每天五点起床,夏冬不变,成为了清朝的祖制。雍正皇帝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皇帝,他每天批改奏折,往往忙到深夜才睡。由于清朝的规定要求五点起床,但没有规定晚上必须何时休息,因此雍正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这样的作息让他在不到60岁时就去世了。

清朝皇帝早起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御门听政”。康熙皇帝规定,御门听政必须每天举行。各部门的官员在每天早晨的午门外集合,春夏季节在卯时(早上6:15)集合,秋冬季节则是辰时(早上7:15)。然后,经过一个小时的等候后,开始汇报工作。简单来说,这就像是每天的例行早会,只有结束早会后,皇帝和大臣们才能开始一天的正常工作。由于早会时间非常早,大臣们都非常痛苦,曾多次请求改成轮班制,但康熙拒绝了,并且将这一制度写进了《大清会典》,让后来的皇帝都必须遵守。

从皇帝到皇子,早起不放松

清朝不仅要求皇帝早起,甚至连几岁的皇子也不得例外。皇子们在6岁时(虚岁)就开始早起读书,每天的学习时间从卯时(早上5点)到申时(下午3点),长达10小时。

《康熙起居注》记载了康熙26年6月初10,皇子们的学习日程:

- 寅时(3~5点):皇子起床,复习前一天的功课。

- 卯时(5~7点):早读课文,背诵后由师傅抽背,并练习楷书。

- 辰时(7~9点):康熙检查皇子们的背书情况。

- 巳时(9~11点):练字。

- 午时(11~13点):午饭后继续学习,师傅可稍作休息。

- 未时(13~15点):练习射箭,师傅开始讲课。

- 申时(15~17点):康熙再次检查皇子们的作业,并检查射箭练习情况。

从皇子们的一天安排可以看出,清朝非常重视皇室子孙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清朝难以出现昏庸的皇帝之一。

早起制度的“变态”性

清朝的早起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变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不能晚于五点起床,这种制度持续了几百年,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虽然这种制度看起来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但也证明了它的一些高效性。早晨是人一天中精神最充沛的时候,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现在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习惯也证明,早起确实能带来不小的成效。比如比尔·盖茨、村上春树、李嘉诚、王健林和俞敏洪等人,他们都是早起并高效工作的人。

早起两个小时,感觉一天的时间就多了两个小时,时间不再是追赶你,而是你在掌控时间。当然,单纯地早起并不能带来奇迹,关键在于早起后如何安排时间,合理规划才是早起的真正意义。曾经我也试过早上六点起床,但如果没有好的计划,结果可能只是东弄西弄,到了八点还是没做什么,而自己又困得要死。所以,早起后的规划非常重要。

如果你也想改变作息,提升效率,可以阅读《早起魔法》这本书,书中不仅讲解了早起的意义,还提供了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方法,而不是每天浑浑噩噩、没有目标地度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荷兰已宣布暂停!闻泰科技:对安... 每经编辑:黄胜 11月19日晚,闻泰科技(600745.SH)公告称,2025年11月19日,荷兰经...
原创 美... 美国国会最近拉响的警报,让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骤然升温。这份报告可不是普通的军事分析,而是直接点出了一...
原创 明... 明朝的帝王各具特色,他们做出的许多奇怪之事至今令人称奇。尽管如此,他们的治国才能也是备受认可的,广受...
原创 赵...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而在许多人心中的排名里,赵云总是占据很靠前的位置。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国演义》...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 11月10日清晨,中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耿宝昌先生是被文博界...
吕文扬绘画大师笔墨传神 在新加坡艺术界,吕文扬以一支画笔勾勒人间百态,用浓墨重彩传递文化温度。他深耕中国画与南洋画融合创新数...
一见共创|大湾区首个青少年儿童... “艺术微光·画笔旅行家”开启科技×艺术×文旅的创新共创。 笔触绘山河,微光照童心。11月22日至11...
原创 大... 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那时的中国依然贫困落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而同一时期的大英...
原创 他... 明宣宗朱瞻基被誉为难得的明君,他所统治的时期,通常被称为“仁宣之治”。虽然这段盛世并不长,仅持续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