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杨娟,2018年8月加入句容市司法行政系统,现任下蜀司法所所长。
今年是我在下蜀司法所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作为土生土长的下蜀人,我带着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在岗位上努力传播法治微光,让家乡人感受法治温度、筑牢法治信仰。
一线沐法
立心立志做法治传播微分子
今年2月初,在镇市民广场举办的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普法现场,一位大叔指着摊位上堆放的民法典口袋书对身边其他群众说:“这才是好东西,比环保袋、毛巾有用多了!”他的无心之言让我兴奋不已。刚入职时,第一次参与现场普法,因为经验不足,将普法现场用的礼品和资料随意堆放,导致现场群众争抢,活动现场一片狼藉,效果自然不佳。
后来,我们推进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百姓大舞台、村民广场、农家书屋、居家养老中心等场所设置法治图书角、普法宣传栏,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法律。同时,注重普法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开展法治灯谜、运动会,邀请法官、律师、民警等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用活动吸引群众参与。
一线担责
善作善成做消忧解难排头兵
刚到司法所时,我最怕就是单独调解矛盾。从“怕”到“敢”,是无数案件磨砺的结果。
“杨所,我家墙面都霉到屋顶了,晴天地面返潮,雨天都冒水珠,隔壁院子的水都往我家排,还不让我进门去看……”西街张阿姨焦急地拉着我,指着厨房给我看。原来,两家房屋相接而建,张阿姨家厨房的后墙被包在了李家院墙内,要想查看返潮原因,需要从李家主屋进到后院。之前因为硬化路面纠纷,李家堵气不让张家人进门。
“张阿姨您别着急,天气预报说后天有雨,我和村干部去隔壁看看,再商量解决办法。”调解是“潜功”,干好无人知,干不好却容易影响稳定。随着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两天后,我和村调解主任到了李家查看。原来,是之前硬化地面时,没有处理好张家厨房后檐滴水坡,导致雨天积水浸入厨房。张阿姨意识到自己之前阻挠硬化“理亏”,主动道歉并提出自行硬化、布好排水管道,李家也愿为张家维修提供通行方便,两家彻底了事也解了心结。
一线扎根
用心用情做服务群众贴心人
“小杨,俞家俩孩子4000元补助,商会已经发放到位!你放心,孩子父亲出来前,就学补助我们商会全权负责……”8月末,下蜀商会的蒋会长专程电话告知我,服刑人员俞某子女就学补助金已经发放到位。
在申请远程会见时,我们了解到俞某家庭特殊:俞某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服刑后,俞父确诊尿毒症,小女儿又被查出先天性眼疾,需要高额治疗费,全家仅靠俞某妻子在超市打工维持,生活极度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向市司法局争取特殊人群帮扶金,又请村里帮助申请民政补助。同时,联系镇商会组织,寻找爱心资助人士。今年已经是落实资助的第三年,虽补助金额有限,但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俞某和他的家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渡过难关,也让俞某在监安心服刑、早日回归。
基层司法所鲜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带着热爱深耕细作,更易收获认同:群众的揪心事迎刃而解,社矫对象重拾信心,被侵权的乡亲依法维权……这些平凡小事,恰是基层平安和谐的拼图。点亮法治微光,倾全心热爱奔赴和谐山海,我们每个司法行政人,都行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