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之战中,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赵云诱敌,把夏侯惇引入博望坡,成功用火攻摧毁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那么,如果诸葛亮选择用关羽来诱敌,结果会怎样呢?其实,结果大致相同,甚至可能会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诸葛亮没有选择关羽,是因为关羽性格刚烈、不拘小节,还看不起新来的诸葛亮,觉得他未必能按自己的指挥行事。如果让关羽去诱敌,情况可能会变得有些复杂。那么,关羽去面对夏侯惇的情形会如何呢? 首先,从刘备的实际情况来看,诸葛亮不会给关羽更多的兵力去与夏侯惇对抗,这就意味着关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人马轻易打败夏侯惇。假如关羽亲自上阵,他肯定会以自己的勇武为傲,想要亲自斩杀夏侯惇,乘胜追击敌军十万大军。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实力的高估。 战场上的胜利从来不是靠个人的武艺就能决定的。想当年,纪灵带着几万大军进攻小沛,他个人的武艺连张飞都无法对抗,更别说能打败关羽和张飞的联手了。但是刘备非常明白,单凭关羽和张飞的勇猛,根本无法战胜纪灵的几万大军,因此他才请来了吕布,通过“辕门射戟”解了小沛的危机。 夏侯惇和关羽多次交战,深知自己一人难以取胜。而且,夏侯惇身边还有于禁和李典这两员将领在支持,三人联手,关羽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于是,两人激烈交锋了二十回合后,夏侯惇派遣于禁和李典带领大军发动猛攻,关羽无法抵挡,不得不败退。这个败退,比赵云的诈败更具说服力,因为这不会引起三将的怀疑。
关羽经历了这场失败后,心态发生了转变。他明白了,自己失败并不是因为武艺不如夏侯惇,而是因为没有按照战术执行。如果他能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成功诱敌入博望坡,那么即便自己失败,也能为最终的胜利铺路。于是,关羽决定不再因个人的面子问题,认真执行诱敌的任务。 夏侯惇击败了关羽后,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关羽是刘备手下的顶级战将,如果连关羽都能打败,那其他人更不值一提。于是,李典和于禁也没有对关羽的计策产生怀疑,三人联合追击,成功将关羽引导进入博望坡。 接下来,诸葛亮按照计划发动了火攻,夏侯惇的十万大军最终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关羽目睹了诸葛亮的火攻计策,看到夏侯惇的大军几乎被全歼,自己虽败,却深深感佩于诸葛亮的智慧。这次失败让关羽更加敬重诸葛亮,也让他逐渐收敛了自己原本有些骄傲的性格。这样的经历,对关羽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