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死后事宜有过类似的描述,尤其是关于他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这些都明确归属于东吴的潘璋。潘璋最终的命运并不太好,赤兔马也没有善终,但青龙偃月刀却在中国的笔记小说中多次出现,甚至传承到宋朝。那么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故事要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开始说起。那时,关羽在没有与刘备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发动了北伐,围困樊城。当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带兵来救援,结果在罾口川被关羽的水军击败,关羽亲自指挥水军,将敌人七军淹没,自己俘虏了于禁,大将庞德也被杀。通过这一战,关羽声威大震,甚至连曹操都因害怕形势发展过于严峻,开始准备迁都。
然而,尽管关羽获得了这场胜利,战场双方都已经很疲惫。关羽打算调动荆州的留守军团来支援,但又担心后方的防守空虚,会被东吴趁机攻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这时,东吴的陆逊频繁给关羽写信,信中充满了对关羽的尊敬,几乎到了过分的程度。关羽认为陆逊并不构成威胁,于是大举调兵北上。
实际上,陆逊并没有那么弱小,他的真实意图是伪装成软弱,趁机为东吴策划下一步。东吴的吕蒙已经悄悄带兵渡江,准备夺取荆州。关羽此时在北方战线陷入困境,又听说后方发生了变动,急忙赶回。然而,回到荆州时已经太迟了。关羽的军队因为士气低落、物资匮乏,只能被迫驻扎在麦城。接下来,关羽未能成功突围,最终被东吴擒获并杀害。
关羽死后,他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都被东吴的大将潘璋所得。然而,赤兔马跟随关羽多年,情深义重,不愿改变主人,最终竟然绝食而死。潘璋最终仅得到了青龙偃月刀。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复仇,发动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在猇亭之战中,关羽的儿子关兴遇到了潘璋,并展开了追击。潘璋逃入山谷,但关兴未能抓住他,急忙回营时,在一户老人的家中借宿。进门后,关兴发现老人家供奉着父亲关羽的画像,才知道此人是父亲的忠实崇拜者。恰巧潘璋也来到了这家借宿,二人正好相遇。潘璋慌忙逃跑,但却被关羽的神灵阻止,最终在关兴的剑下丧命。此后,青龙偃月刀被关兴继承,随他四处征战,直到关兴去世。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的传承故事。关兴死后,他的弟弟关索继续上战场,但没有听说他使用过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的传说并没有就此结束。它再次出现在《隋唐演义》里。书中写到,反叛的南阳王朱灿在起义初期没有兵器,偶然路过关帝庙,看到周仓手中捧着青龙偃月刀,便夺了过来,从此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虽然书中并未明确表示这把刀就是青龙偃月刀,但从其威力来看,确实很相似。后来朱灿被李世民击败,青龙偃月刀的去向再度不明。
这把刀的踪迹最终出现在了宋朝。据一些较为冷门的笔记记载,关羽的嫡系子孙关胜刚刚投军时,并没有合适的武器。在一次剿匪的战斗中,他意外发现敌人手中的兵器竟是祖传的青龙偃月刀。关胜趁机夺刀,并用它击杀了敌人,青龙偃月刀再次回到关家人手中。从此,关胜便在战场上展露锋芒,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靖康之变后,山河破碎,关胜也最终成了囚徒。后来,关胜被梁山的兄弟们救出,漂泊海外,最终再也没有回到中原。青龙偃月刀的下落也变得无法考证。
这就是青龙偃月刀在小说和传说中的流转过程。然而,事实上,这些故事多属于民间传说。首先,青龙偃月刀这种武器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在宋朝时期才作为仪仗用的兵器出现过。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长矛。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使用的是一根长矛。所以即便潘璋确实得到了关羽的兵器,那也应该是一根长矛,而非青龙偃月刀。至于赤兔马,它在历史上最早出现在公元189年,那时它已经是吕布的坐骑。关羽和赤兔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当时关羽的骑马生涯中并不可能使用一匹已经“过气”的老马。
关羽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作万能的神灵,不论是求财还是求义,民间都认为拜关二爷就能得到庇佑。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更是将关羽塑造为一个无敌的英雄,活着时天下无敌,死后依然能够显圣。这种关羽是文化中的神灵形象,是人们心中的信仰符号。而历史上的关羽却并非如此。在我们学习历史时,还是需要分清楚现实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