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隔着王莽建立的短命新朝。西汉的灭亡是因为王莽篡位,而东汉的灭亡则是因为曹丕篡位。尽管这两次篡位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王莽和曹丕在对待末代皇帝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却截然不同。可以说,刘协是幸运的,甚至是所有末代皇帝中最幸运的之一。
首先来看西汉的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刘衎本名刘箕子,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西汉的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刘欣去世后,王莽为了能掌控权力,不愿立年长的皇帝,于是迎立了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
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汉哀帝刘欣去世后,王政君下令废除年轻的大司马董贤的职务,董贤自杀,而王莽则接任大司马,掌握了权力。刘衎即位时,年仅九岁,王政君垂帘听政,王莽则开始主政,百官每日在朝廷东厅听王莽指示。后来,群臣为了讨好王莽,称王莽功德崇高,如同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并特意封他为“安汉公”,还提升了太师孔光等人的封号。
王莽逐渐掌握政权并清除异己,最终在公元6年逼迫汉平帝刘衎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然而,刘衎在让位不久后,在未央宫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史书《资治通鉴》中记载,王莽曾在腊月送给刘衎椒酒,并在酒中下毒,致使刘衎中毒去世。汉平帝刘衎死时年仅14岁,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王莽的手段真是狠毒。
有传闻说,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曾非常愤怒地砸碎了传国玉玺,这也显示了她对王莽的失望。她最终因忧愤而去世。
再来看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的异母弟。由于刘协是由董太后抚养长大的,所以被称为“董侯”,最初封为渤海王,后改封为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除了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所杀后,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入长安,再次将刘协挟持。后来,刘协在乱世中成功逃出了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将他迁至许昌,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掌控了北方。
公元200年,刘协不满曹操独揽大权,暗中策划刺杀曹操。刘协秘密下达“衣带诏”,命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等人设法除掉曹操。可惜计划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杀害,董贵人也被处决。此后,伏皇后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详细描述了曹操的暴行,并希望伏完效仿董承,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公元214年,伏皇后要求她的父亲伏完再度铲除曹操,密谋被泄露,曹操逼迫刘协废除伏皇后。曹操亲自写了废后诏书,并派御史大夫郗虑与尚书令华歆带兵进入皇宫搜捕伏皇后。伏皇后藏匿在宫中的夹墙内,被华歆拖了出来,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宫外,向刘协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他转向郗虑愤怒地说道:“郗公!天下有这种道理吗?”最终,伏皇后被幽禁致死,刘协和伏皇后的两个儿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百余人被满门抄斩。
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尽管孙权、刘备不断对曹魏的边疆进行侵扰,但整体局势已趋稳定。此时,曹丕采取了除旧布新的策略,推翻了汉朝的统治,建立了魏朝。
同年,曹丕迫使刘协禅让帝位,刘协在祭祖时将玺绶交给曹丕。曹丕在繁阳亭接受了禅让,成为新皇帝,并更改年号为黄初,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虽然曹丕掌握了实权,但他对刘协仍保持了一定的尊重。不仅封刘协为山阳公,还允许他在封地上继续奉行汉朝的礼制,供奉汉朝祖宗。曹丕还对刘协说:“天下的好东西,我们一起享受。”
刘协被贬居山阳后,远离了政治中心,专心融入百姓生活。他利用在宫中学到的医术,与皇后曹节一同为百姓治病。在刘协去世时,魏明帝曹叡亲自前往祭奠,并以汉天子的礼仪安葬他在禅陵。
在西晋时期,刘协的后代也得到了不错的待遇。他的儿子和女儿都被封为王和公主,他的孙子们也都得到了封号。直到永嘉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刘协的后代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