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和热血壮志的时代!在这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才与雄主,三国的故事至今深入人心。《三国演义》详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书中用约70万字塑造了一批叱诧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出场的角色多达一千三百多人,其中,刘延这个人物虽然登场不多,但也非常亮眼,他与名将于禁齐名,曾一度想亲手除掉关羽,然而关羽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刘延是东汉末年曹操的武将。官渡之战时,曹操派东郡太守刘延带领三千多兵力,与名将于禁一同在前线抵御袁绍的进攻。那时,颜良带领数万骑兵猛烈进攻,刘延在战斗中被箭射中肩膀,但他依然带伤指挥作战,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具体经过,简短的描述是“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也就是说,关羽护送刘备的妻儿出关时,并没有急于离开,曹操也不曾阻拦。正因为曹操的允许,关羽才能顺利离开。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过五关斩六将”情节,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勇猛和决心,从另一个角度衬托出关羽的英勇。
关羽和刘延的相遇发生在关羽过第五关之前。那时,关羽向刘延请求过黄河的船只,但刘延害怕夏侯惇会怪罪他,因此没有答应关羽的请求。直到关羽来到滑州附近时,有人报知刘延,刘延便带着数十骑出城迎接关羽。关羽马上向刘延行礼道:“太守别来无恙!”刘延问他:“公今欲何往?”关羽回答:“辞了丞相,去寻家兄。”刘延告诉他:“玄德在袁绍处,绍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关羽则答:“昔日曾言定来。”刘延提醒他:“现在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把守,恐怕不能让你过渡。”关羽说:“太守应付船只,若何?”刘延回答:“船只虽然有,但不敢应付。”关羽立刻意识到刘延并非能帮得上忙的人,于是催促车马继续前进。
刘延原本打算亲自除掉关羽,没想到关羽根本不理会他,径直走开了。事实上,关羽在解救白马之围后,已经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决定离开曹操。曹操意识到关羽的心意,于是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想法。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有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共死,不可背弃。我不会留下,等我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英雄,正是因为他抓住了白马之战的机会,凭借这次胜利,逐步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他在后世成为了“武圣”。但对于后人来说,关羽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他成名之后的威风八面,更要看到他在成名之前的坚持与努力。正如我们所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关羽正是抓住了白马之战的机会,才让他真正走上了被后人景仰的武圣之路。
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清楚地看出,罗贯中对关羽的偏爱非常明显。为了让关羽有个精彩的亮相,罗贯中特别安排了温酒斩华雄的情节;为了突出关羽武功的盖世之强,又安排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了展示关羽的忠诚与决心,又特别设计了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最后,关羽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也让他的历史巅峰永远定格在了襄樊之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极为鲜明,每个角色都站得住脚:忠诚的人忠得让人肃然起敬,奸诈的人则奸得令人心生厌恶,读者一打开书,就能看到每个角色的立场分明,爱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