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能够成为出将入相的人,几乎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真正能够做到“出将入相”的人,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多。能够成为一代名将,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尤其在王朝更迭的时代,往往会涌现出一批批赫赫有名的将领,为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立下赫赫战功。那么,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想要在古代成为一代名将,究竟有多难呢?
简单来说,贫民出身的人,想要成为一代名将,这个难度几乎比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还要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只是看历史的表面印象,很多人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毕竟古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尤其是在王朝更替时,给了许多有才能的名将机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我们可以想象,像白起、王翦(战国时期),韩信(秦末楚汉之争),云台二十八将(东汉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隋唐时期),岳飞、韩世忠(两宋时期),徐达和常遇春(明朝开国)等人,几乎都出现在动荡时期。在那个时期,战乱和权力更替创造了名将施展才能的机会。
而且,像《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大量出身低微的人,因战乱投军起义,最终成长为名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人,虽然出身平民,最终却都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同样来自贫苦家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勇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于这些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人们往往认为在古代,贫民出身的人想要成为名将并不困难,毕竟历史上有很多名将都来自底层。
但其实,虽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错误,毕竟乱世为底层人民提供了非正常的晋升渠道,的确比和平时期的机会要多。但实际上,在历史上,能够从贫民成长为名将的人,数量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文学作品误导。实际上,古代许多著名的将领,其实大多出身于世家官宦之家,或者富裕家庭。
我们可以结合唐宋时期的武庙名将,以及宋朝的《十七史百将传》,来分析这些名将的出身背景,看看其中有多少是出身贫民的。特别是唐宋时期的武庙名将,这个榜单是官方认可的,将领的标准之一。以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名将”为例,结合北宋编纂的《十七史百将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名将都不是贫民出身。以宋朝版本的“武庙十哲”为例,这些名将的家庭背景都非常显赫。
比如,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父亲是齐国的大夫;孙武的祖先是陈国的国君,尽管因为内乱迁徙到齐国,但其祖父孙书因为战功被赐姓孙;乐毅的家族曾拥有大片田产,其父曾担任重要职务。诸葛亮的家族同样是官宦之家,父亲也是官员,虽然诸葛亮年幼时丧父丧母,但其家族依旧有不少财富。李勣虽不是出身官宦之家,但其家庭非常富裕,家中财富累积颇多。范蠡、田穰苴等人的出身也大多较为显赫,除非是韩信和李靖这两位的家境稍微低一些,但他们都曾在战乱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名将。
这些例子说明,古代很多被历史记载的名将,大多出身不低,尤其是唐宋时期。即便是那些看似低调的将领,往往也有过显赫的家族背景,或者来自于比较富裕的家庭。至于那些平民出身的将领,虽然也曾出现过,但他们的数量相对较少。
进一步分析,像白起、孙膑、李牧等人的家族背景,基本都不普通。即便是有些历史上记载不清楚出身的将领,也能从他们的职务和成就看出,他们的背景不可能完全是贫民出身。例如,赵奢、王翦等人的家族背景都显赫,他们出将入相并不是偶然。甚至一些名将的后代,也能通过特殊的制度,继承父辈的职务和爵位,从而拥有更高的起点。
当然,高起点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但世家大族的子弟在接受教育和训练上往往有更多优势。比如,东汉的耿弇,他的父亲是上谷太守,从小便接受军事训练,因此他能够迅速在刘秀麾下崭露头角。同样,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从小便掌握了骑射技艺,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所以说,在古代,真正的贫民出身的名将非常稀少,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或较为稳定的社会中,这样的名将几乎没有。即使是所谓的“底层起步”的名将,很多都因为乱世中获得了机会,才能崭露头角。因此,想要成为一代名将,贫民出身的人所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科举考试的难度,几乎可以说,比考中进士还要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