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垓下战败的项羽,带着八百骑兵趁夜间突围,逃到乌江。当时,他遇到了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返回江东,再图东山再起。但是项羽拒绝了,表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于是他下马继续拼命与追兵作战,斩杀了几百人,自己也身负十几处伤。最终,他在乌江边上选择自刎而亡。
假设换作是刘邦逃命,他一定会选择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那么,为何一代西楚霸王项羽在这一关键时刻不选择渡江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一点:项羽的家世背景。项羽姓项,名籍,字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家族世代为楚国的将领。正是这样的家族背景造就了项羽高傲的个性,他天生就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
第二点:项羽的成长过程。从小,项羽便跟随叔父项梁生活,项梁教他读书写字,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再继续。项梁又教他剑术,项羽同样学了一段时间便半途而废。项梁曾问他为什么不肯好好学习,项羽回答说,读书写字不过是记住别人的名字,而剑术也只能与一人对敌。他想学的是能敌万人之本领。因此,项梁开始教他兵法,但项羽最终还是没有深入学习。项梁曾一度认为项羽不过是一个庸才,但有一次,项羽在看到秦始皇出游时曾对项梁说:“他迟早会被人取代。”这句话让项梁震惊,也让他开始重新看待项羽。
第三点:项羽的性格和处理事务的方式。项羽性格高傲,自命不凡,身边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勇猛的战士,而唯一可信的谋士范增,最终也因被离间而死。项羽每次攻下敌城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甚至屠城,根本没有采取安抚民心的做法。更为致命的是,项羽在大封诸侯、宣布自己为霸王时,自视过高,傲视群雄,这也是他最终背负众叛亲离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项羽不愿渡江与他战败的原因有着密切关系。在乌江边,项羽回顾自己曾经的顺风顺水,最后却走到如今这般孤立无援的境地,心中已然没有了再战的意志。因此,他最终选择自刎。而对于这一切,你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