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清朝妃子的照片,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几乎每一位妃子看上去都相当不堪。这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乾隆皇帝每次南巡时,总是会遇到许多美女,甚至爱上其中的几位。分析起来,这其实跟清朝的选妃制度有很大关系。根据当时的规定,所有13到17岁、身体健康、没有残疾且没有裹足的满族女子,都必须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秀女选拔。这种选拔标准无疑大大限制了能进入后宫女子的素质。
相比之下,明朝的选妃制度就宽松得多。明朝规定,13岁以上、19岁以下的未婚女子,以及30到40岁之间的已婚妇女,如果愿意进入宫中备选,都会被考虑入宫。未婚女子主要作为后宫的候选人,而已婚妇女则作为宫中女官的候选人。这样的选拔条件使得明朝后宫的妃子在外貌上普遍优于清朝的妃子。
在清朝,选妃更加看重女子的出身,必须是满洲人,挑选的标准也更加苛刻。即便是在宫内的宫女,也必须是“上三旗”的人选,这意味着只有来自满洲最上层的贵族才能有机会进入宫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选妃制度逐渐变成了亲上加亲的近亲联姻。这种近亲结婚的做法导致了清朝王室的许多子嗣早夭或断后。例如,皇太极、顺治、康熙等皇帝的许多子嗣都夭折,而同治、光绪和宣统等皇帝也都没有留下后嗣。
珍妃,即恪顺皇贵妃,出生于1876年,后来入宫成为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不仅因美貌而深得光绪皇帝宠爱,而且她还非常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为光绪皇帝的“解语花”。然而,由于珍妃与慈禧太皇太后有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00年慈禧出逃时,珍妃被残忍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