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时刻保持“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的自觉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有次观人下棋,嘲笑棋手失算,之后这名棋手邀其对弈,钱大昕被杀得落花流水。他因而感慨:“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这番话,对于我们不无启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起别人的问题头头是道,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认识不够。见己之失难,难就难在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结果失去了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提升自己的机会。
见己之失、完善自己,需要加强自我反省。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错是难免的,有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刚愎自用、一错再错。从一定意义上讲,反躬自省既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党员干部只有时时检视自身缺点不足、经常反躬自省,才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时刻保持“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的自觉,经常检视自身言行,查找自身不足,认真修补思想漏洞、抓好问题整改,在修身正己中不断完善自我。
见己之失、完善自己,更要常以他人为镜。钱大昕在《镜喻》中写道,“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为了能够准确见己之失,看清自身不足,我们需要借助“镜子”来全面审视自己。党员干部要以人为镜,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认真对照反思、积极加以改正。如果拒绝接受他人批评,错失的就是改正错误的良机,关上的就是成长进步的大门。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应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他人批评,乐于让人给自己找找毛病纠纠偏、拉拉袖子提提醒,不断修正不足、改正错误,确保思想不跑偏、行动不走偏。
见己之失、完善自己,还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有道是,“看人挑担不吃力”,没有挑过担的人难以体会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经手,才知有多难,才知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党员干部须多经事、多干事,才能切实感受任务之艰,才能在失败和挫折中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工作中,党员干部须把经历的事情当作发现问题和不足的机会,主动对所经之事勤加分析、认真总结,从中见己之失,吸取教训,在实践锻炼中提素质、强内功、增本领,在干事成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吕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