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庙号,清朝也不例外。比如说,清朝的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庙号是太祖,因此我们称他为清太祖。接着,皇太极的庙号是太宗,顺治皇帝福临是世祖,康熙皇帝玄烨是圣祖,雍正皇帝胤祯是世宗,乾隆皇帝弘历是高宗等等。实际上,在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位人物,他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死后却被追封为皇帝,并享受了皇帝的庙号,成为了“成宗”。然而,这个倒霉的人只享受了两个月的成宗待遇,之后不仅被逐出了太庙,甚至连他的坟墓都被挖了,夷为平地,几乎连尸体都没能安息。
这个人就是清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顺治时期的摄政王,权倾朝野,几乎整个朝廷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顺治皇帝福临的决定,很多时候都得经过他的同意,否则就有可能被他废除。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堪称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立下了无数战功,尤其是在皇太极去世后,他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大权,消除了许多反对他的障碍,比如当时与他并肩辅政的济尔哈朗等人。
从小多尔衮就非常出色,八岁时就开始参与国家事务。十六岁时,他跟随皇太极征战蒙古,获得了不少的战功,并因此获得了“墨尔根戴青”的称号。皇太极称帝后,他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竞争。然而,最终他选择支持皇太极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位。传闻称,福临的母亲孝庄和多尔衮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三人之间可能还存在三角恋情。
皇太极去世后,孝庄成为了多尔衮的依靠,传说她最终还嫁给了多尔衮。不过,这些内容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皇位的争夺异常激烈,有人说多尔衮本来可以成功夺取帝位,但在孝庄的劝说下,他最终决定拥立福临。据说这是因为福临的母亲孝庄告诉多尔衮,福临是他的儿子,促使多尔衮放弃争皇位,选择支持福临。而且,福临年幼,自己依然能够掌握大权,坐享权力的便利。因此,拥立福临不仅能平衡各方势力,还能确保他继续在背后操控朝政。
至于福临是否真的是多尔衮的儿子,历史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有孝庄自己知道,或者孝庄自己也不清楚真相。也许,这只是孝庄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借机迷惑了多尔衮。可以说,孝庄为自己的权力和儿子的未来布下了一张权谋的网。无论真相如何,最终福临成为了皇帝。
这一决定,让孝庄和多尔衮都感到满意,但有一个人却并不高兴,那就是顺治皇帝福临。顺治从小看到母亲与多尔衮亲近,心中充满了愤恨。再加上多尔衮独揽朝政,顺治根本无法行使实权,生活得像个傀儡,随时担心失去皇位,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岌岌可危。这种被控制的感觉让顺治对多尔衮愈加痛恨。可惜,面对多尔衮强大的势力,顺治只能忍气吞声,心中充满怨恨。
然而,命运似乎发生了转机。多尔衮在一次外出打猎时不幸摔死,顺治得知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心中既惊讶又松了口气,终于从多尔衮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尽管如此,顺治还是按照礼节迎接了多尔衮的遗体,并追封他为“清成宗”,尊号“成宗义皇帝”。然而,顺治内心的仇恨并未消除,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并将其墓地挖掘,足见他对多尔衮的憎恨。
因此,多尔衮仅仅享受了两个月的成宗待遇,之后一切从天堂跌入地狱。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波折,甚至死后都未能安息。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做人不能过于霸道、过于狠毒,否则即便死后也可能遭到报复,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