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至今依然无法洗刷。宋朝的臣子们心中的仇恨,何时才能消散呢?靖康之耻不仅是北宋的耻辱,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的污点。此后,宋朝的军事能力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时,北宋显得尤为脆弱。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但只有北宋在与金国的对抗中,遭遇了如此深重的侮辱。
经过靖康之耻,南宋的建立并非意味着复仇的结束。南宋的政府和百姓始终没有放下这口气,复仇的火焰一直在燃烧。自南宋建国起,所有的君臣都立志报仇雪耻,尤其是针对金国的侵略行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南宋甚至不惜与蒙古人结盟,最终摧毁了金国,屠杀了中原地区的700万金人,剩下的仅有10万左右。
宋徽宗的禅位决定,让宋军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导致战局不断恶化。靖康之变的根源在于北宋政府的软弱与腐败,尤其是宋徽宗的个人表现,暴露了朝廷的种种弊病。当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时,宋徽宗的首要反应并不是指挥抗敌,而是担心自己的命运。宋徽宗意识到,北宋的腐败已使得国力极为脆弱,金军强大,自己很难抵挡。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金军攻入京城之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宋钦宗。这样,若北宋灭亡,责任就全推到宋钦宗头上,宋徽宗可以保全个人名声。这一决定完全是逃避责任的表现,明显带有鸵鸟心态。此举对军队士气的打击极大,原本还在为国家而战的士兵们,得知皇帝逃避责任后,心情瞬间崩溃,纷纷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同时,他们对金军的恐惧也大幅升级,毕竟能够逼得一国君主放弃王位,金人的强大显而易见。许多士兵因此产生恐惧,战斗力大打折扣,金军最终轻松突破了宋军的防线。
在金军的进攻下,北宋政府陷入了绝境,向金人求和。金国接受了北宋的求和条件,收取了大量银钱和割让的土地,但金军并未就此罢休。不久后,金军再次返回,再度发动攻击,迅速攻破了京城。这一次,北宋没有了求和的机会,金军横行无忌,肆意掠夺物资。平民百姓虽然遭受苦难,但皇族和权贵子弟的命运同样没有好到哪里去。金人不仅洗劫了京城,还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带走,同时带走了大量皇族成员、后宫嫔妃和朝廷重臣,总人数达到三千多人。历史上,这一大规模的俘虏行动堪称罕见。宋徽宗的二十多个儿子中,只有赵构机警逃脱,幸免于难,其他人无一逃脱金人的毒手。所有女性都被金人当作妓子羞辱,年幼的男性被迫成为金人发泄欲望的工具,而成年男性则不得不眼睁睁看着金人所作所为,忍受着言语和肉体上的屈辱。
这些深重的侮辱,给北宋的皇族和重臣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也让北宋政府彻底失去了颜面。然而,赵构带着深深的耻辱重新建立了南宋政府,终于为复仇埋下了种子。在南宋的建立过程中,金人也曾试图阻拦,但并未成功。金国的暴行让宋朝的军民看清了未来的命运,抵抗情绪空前高涨。南宋的抵抗力量逐渐增强,最终成功建立了新的政权。
然而,南宋仅仅建立政权远远不够,赵构及其统治者心中依旧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为了复仇,南宋政府决定与蒙古人结盟,尽管蒙古人对中原地区同样怀有野心,但在复仇的驱使下,南宋决定暂时搁置这些问题。凭借蒙古的强大军力,南宋与蒙古联合打败了金国。金国的灭亡似乎意味着一切的结束,但对南宋和蒙古而言,这并非最终的结局。靖康之耻的仇恨,未曾得到彻底报复。蒙古人和金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深刻,因为金人曾杀害了成吉思汗的堂祖父。于是,在金国灭亡后,蒙古人也展开了针对金人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最终,在南宋和蒙古的共同努力下,中原地区的700万金人几乎被消灭,只剩下大约10万人。
金人的灭绝,是他们自食其果的结果。少数民族政权往往会对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采取过度压迫的政策,金国在统治期间也遵循这一原则,肆意欺压宋人和蒙古人。然而,金人强盛时,宋人和蒙古人只能忍耐,但一旦有机会翻身,金人必然会遭遇报复。金人数量的锐减,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剩下的一部分金人,也只能隐姓埋名,低调生活,避开所有的视线。从此,金人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