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原文来看,马超的出现确实让刘备和诸葛亮感到一丝畏惧,原因很简单。之前马超在与曹操对抗时,曾把曹操打得相当狼狈,而刘备虽然有一定实力,但还不能完全胜过曹操。因此,面对马超时,刘备显然要谨慎一些,重视这个敌人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马超带兵来了,刘备也不是没有兵,为什么不直接开战呢?为什么非要让诸葛亮先激发张飞的斗志,进行一场武将之间的单挑呢?难道单挑不就是两军交战,直接决出胜负了吗?
在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武将单挑的重要性。如果两军直接交战,即便最终胜利,结果也往往是损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两败俱伤,谁也无法从中占便宜,而且还会大大削弱双方的兵力。而如果先让武将单挑,胜者不仅能够极大激发自己军队的士气,同时也能大幅打击敌军的士气。通过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胜利会变得更加直接和容易。
比如在马超和吕布的作战经历中,经常是先通过击败敌方武将,然后再冲入敌阵。一个武将以胜者的姿态冲进敌阵时,常常能造成敌军的溃败,这也正是为何在战前要安排武将单挑的重要原因。
那么,刘备帐下除了张飞,难道没有能对抗马超的将领吗?其实并不是。关羽、赵云也完全可以和马超一战,而且从他们的实力来看,他们绝对不比张飞差,甚至可以与马超相持不下。但是,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当时赵云和关羽并不在刘备身边,要将他们从千里之外调来对抗马超,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浪费军队的资源和粮草。所以在刘备身边的将领中,选择张飞去与马超单挑,是最合适的。
为什么是张飞?因为如果刘备让其他人先上阵,张飞可能不愿意,他与刘备的结义关系深厚,若不能出战,恐怕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以张飞的性格,黄忠、魏延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在争功问题上和张飞竞争。所以,张飞是最适合去与马超单挑的人选。
但需要注意的是,张飞并非唯一的选择。诸葛亮对马超的实力确实有些高估了。以黄忠的武艺,虽然年纪较大,但与马超的对决并不见得会落于下风。事实上,关羽与黄忠的大战已经表明,黄忠并非容易对付的对手,而马超就能轻易战胜黄忠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若张飞不在,黄忠完全有可能在单挑中与马超抗衡,甚至持久战下去,胜负未必分得开。
再看李严,虽然他刚刚归降刘备,但他的武力也不容小觑。黄忠曾与他单挑,四五十回合未能分出胜负,说明李严的实力不差。虽然他并未在三国历史上留下显赫的名声,但从黄忠与他交手的情况来看,李严也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强者。假如让李严去挑战马超,他也许能与马超对抗一段时间,甚至在长时间的对决中形成僵持局面。
至于魏延,虽然他是一名勇猛的将领,但在张飞与马超单挑之前,魏延已经因为先前的战斗受伤,无法再与马超一战。因此,魏延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综上所述,诸葛亮可能高估了马超的武力。事实上,即使没有张飞,黄忠和李严等人也完全有能力与马超抗衡,至少在单挑过程中,马超未必能够快速获胜,而与黄忠的对决,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在天黑之前都难以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