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上方谷,其实都是虚构的
创始人
2025-11-16 21:31:28
0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葛亮似乎与“火攻”紧密相连。出山后的第一场战斗是“火烧博望坡”,第二场战斗是“火烧新野”,而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较量,则是“火烧上方谷”。这三场以火攻为主题的戏剧性场面,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然而,回到真实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三把火并没有在史实中发生,或者说,它们与诸葛亮本人并没有直接关系。

首先来看“火烧博望坡”。在《三国演义》中,这场战斗被描写为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关羽和张飞原本对诸葛亮心存疑虑,但经过这场火攻之后,两人终于不得不佩服,称赞诸葛亮为“英杰”。这场战斗不仅让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赢得了威望,也迅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谋士形象,转变为一个“神机妙算”的军事天才。然而,历史上并没有这场火攻的记载。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记载,这场战斗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当时刘备亲自设伏,利用火攻击败了夏侯惇和于禁的曹军。值得注意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发生在建安十二年,两者相隔了五年,显然是无法对得上的。也就是说,这场战斗的功劳其实是刘备的,而非诸葛亮。罗贯中将这场战斗写作诸葛亮的功劳,显然是为了在小说中突出诸葛亮的才能,让他在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戏剧性。

接下来是“火烧新野”。如果博望坡之战还可以找到一些历史依据,那么新野之战则几乎完全是虚构的情节。在《三国志》、《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没有任何关于“火烧新野”的记载。罗贯中显然是从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中借用了火攻、水攻和伏击等情节,将其中的部分段落拆开,编排成了两场战斗。这样一来,博望坡成为了第一场战斗,新野则成为了第二场。通过这样的改编,诸葛亮在两场战斗中都展现了“用兵如神”的才能,同时也让故事更加紧凑、充满跌宕起伏。尤其是在“火烧新野”这一场中,不仅有火攻,还有水攻,更加精彩纷呈。罗贯中显然是通过这几场虚构的战役,进一步神化了诸葛亮的形象。

最后一场“火烧上方谷”,则充满了悲剧色彩。《三国演义》写道,诸葛亮诱使司马懿父子进入谷中,眼看着就要通过火攻将敌人一网打尽,却因天降大雨,最终功败垂成。诸葛亮感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读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幻想,如果这场战斗成功,或许司马氏家族就无法崛起,历史的走向也许会发生改变。然而,这场火攻同样没有任何历史依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均未提及这场战斗。事实上,司马懿性格谨慎多疑,极少做出冒险的举动。罗贯中加入这一段情节,显然是为了让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智谋,同时通过“天意阻碍”的设定,强化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

回顾这三场“火攻”,我们不难发现,罗贯中在虚构和改编中,刻意为诸葛亮营造了一个“智绝古今”的光环。从他初出茅庐时的震慑全场,到临终时的无力感,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也使得诸葛亮的形象超越了真实历史中的他。虽然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火攻专家”,但他在治国理政和军事谋略方面的深远影响,依然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前言 南北朝时期,南陈政权一度强盛,但最终却在陈后主的领导下走向了灭亡。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曾经辉...
原创 赤... 最近有空又翻阅了一下《三国演义》,突然产生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为什么刘备会放弃荆州而选择益州呢...
原创 1... 1879年是光绪五年。还是慈禧垂帘。这是一组当时北京的街景老照片,不仅看出当时朝廷的无能,也看出对城...
诗墨相生意更浓——从《上阳台帖... 诗墨相生的人文精神在中国艺术的璀璨星河中熠熠生辉,李白以不朽诗篇光耀千古,被尊为“诗仙”。然而其书法...
川渝台生华彩寻踪:彝乡文化与千... 中新网成都11月16日电 题:川渝台生华彩寻踪:彝乡文化与千年陶艺里寻两岸情缘 作者 王利文 “彝族...
指尖皆可创 非遗传艺记——指尖... 2025年11月15日上午,通辽市图书馆内暖意融融、创意满溢,“指尖皆可创 非遗传艺记——指尖陶艺活...
新书《货币新局》出版 注:2025年10月,《货币新局:国际金融格局重塑与人民币新机遇》一书在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本书的缘...
原创 历... 伊默尔王朝的崛起 伊默尔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他们定居在今天的赫塞尔省一带。...
当艺术遇见全运,“艺创全运”新... 11月15日下午,广州迎来了一场艺术与体育交相辉映的文艺盛会,“艺创全运”新大众文艺优秀作品展在广州...
美国大使给中方发来通牒,要求交... 最近,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公然要求中国“交出”比雷埃夫斯港的控制权,这一荒谬的要求不仅让人哑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