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空又翻阅了一下《三国演义》,突然产生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为什么刘备会放弃荆州而选择益州呢?如果他当初坚持以荆州为根据地来发展,三国分立的格局或许会完全不同。
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把主力派往益州,只留下关羽守卫荆州。这种安排表明,刘备已经将重心转向了益州,并且可能早有失去荆州的心理准备。果然,后来在曹魏和东吴的联合攻势下,荆州失守了。虽然关羽手下兵力不少,但这些兵员大多是新招募的荆州兵,忠诚度并不高,因此在面对曹魏和东吴的强大压力时,他的胜算本来就不大。如果刘备没有转移到益州,荆州可能就不会失守,历史上也就不会发生夷陵之战。
如果刘备的目标仅仅是守住一片领土,过安定的日子,那么这个战略是对的。但如果他想依靠益州去争夺中原,那么这注定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益州的资源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物力,支持北伐中原都非常吃力。更重要的是,益州要进攻关中,必须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正因为后勤问题,丞相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最终失败,许多困难正是源自这里。
如果当初选择荆襄之地作为根据地,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荆州四面受敌,但它地处楚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钱粮充足。从南郡到南阳、许昌、洛阳,一马平川,十分便利。赤壁之战后,刘备军力强大,以荆州作为基地北伐曹魏,不仅后勤问题不大,而且能够顺利通过江河水路进攻东吴,也不必担心后勤补给的困难。
因此,刘备若想逐鹿中原,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是以荆州为根本。而益州的情况则可以采取合作模式。刘璋虽然担心张鲁和曹操的威胁,但可以选择与刘备合作:刘璋提供钱粮,刘备出兵驻守剑阁等地来保卫益州。这样既能保持刘备与刘璋的亲戚关系,也能利用益州的地理位置来辅助北伐。如果曹丕在未来废除了汉朝自立,刘备也不需要立刻称帝,而是可以拥立汉室的旁系成员为新君,这样既能保住荆州,又能确保益州的安稳。
丞相诸葛亮原本设想的战略是联吴伐魏,但进入益州后,实际的伐魏行动几乎都是单打独斗,东吴并没有真正参与联手作战。而如果刘备以荆州为基地,这就不一样了,因为荆州紧邻曹魏的核心区域。只要抓住合适的战机,刘备可以直接进攻许昌,难度比从益州穿越汉中、陇右再过潼关轻松得多。赤壁之战后,吴魏之间的濡须之战打了四场,第二、三、四次濡须之战,蜀汉都有实力参战。如果能把握住一次机会,蜀汉完全有可能问鼎中原。
更远一些,随着司马氏篡魏后,曹魏的旧部爆发了淮南三叛。曹魏旧部的三次反叛中,第二次反叛的势头最为强劲,但由于蜀汉离得太远,根本来不及派兵支持。如果刘备当时以荆州为根本,趁着司马师和曹魏旧部在寿春发生大战时,直接进攻洛阳、许昌,那么根据当时的形势,司马师必然会败北。到那时,号召曹魏旧部归顺汉室,重建汉朝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如此一来,汉朝或许能重演一次光武中兴的局面,而西晋、十六国的乱局也许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