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长征途中有许多英勇的故事,而“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事迹更是被传颂多次。这17位勇士的名字包括: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1935年5月,当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向北行进,穿越四川会理附近地区。蒋介石命令10万国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中央红军彻底歼灭在大渡河以南的地区,局势十分紧急。5月24日晚,红军第一军团的先遣队第一师第一团通过急行军,提前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抢先占领了渡口。
安顺场渡口与对岸相隔约300米,对岸的敌军早已布防。第一团决定组织突击队,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尝试强渡大渡河。最终,17名勇士成功渡过大渡河,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提供了重要支持,功不可没。
然而,七年后,这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二连连长熊尚林,却在自己的队伍中倒在了战友的枪口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熊尚林,江西高安市黄沙岗镇牛路熊村人,1930年加入红军,成为红三军第一纵队的一名战士。
熊尚林英勇善战,参与了红军攻占吉安的战役,并成功登上井冈山,还参加了多次反“围剿”的战斗。红军长征后,熊尚林被任命为第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连长。长征胜利结束后,熊尚林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第一营。
到了1941年,熊尚林奉命前往延庆区平北,担任平北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长。熊尚林的能力很强,他多次击败日军,成功突袭了敌军的伪军据点,缴获了大量物资。到1942年,熊尚林的部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成了一个独立团。
关于熊尚林的最终结局,目前普遍认可的说法是这样的。1942年6月,熊尚林发现自己没有出现在新成立的平北分区领导名单中,心中极为不满。于是他决定脱离组织,单独继续革命。然而,由于局面难以打开,熊尚林最终在礼县范家西沟村的草场沟被枪杀,时年仅29岁。
《大渡河勇士熊尚林的悲情结局》一文的作者陈靖是红六军团的一位老战士,他在文中描述了这一事件。他写道:“当分区领导名单公布时,熊尚林发现自己没有名字,他非常生气。我们恰巧遇见,他气愤地对我说:‘陈靖,我不干了,他们不相信我,我要单干革命!’……”
熊尚林满怀激情地出发,然而他脱离组织后,工作却进展艰难,最后与副大队长发生激烈争执,最终悲剧性地被击毙。
上一篇:徽杭古道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