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国共两党的胜负已逐渐明朗。此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继续向江南推进,直指南京,最终实现全国的解放与统一;第二个选择是接受美国和苏联提出的分江而治方案。这一方案若被采纳,中国将会像朝鲜和韩国一样,分裂为两个国家。 抗日胜利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达成了一致,提出通过国共和谈来解决中国的内战问题,企图将中国分裂,形成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控制南北两个地区的局面。 早在1945年8月,苏联与蒋介石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当时,斯大林并没有支持中国共产党,而是站在了国民党一方。这一决定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美国开始限制蒋介石的剿共政策,而斯大林则希望通过向中国共产党提供武器,促使其成为一个议会党派。他还通过电报劝告中共停止内战,否则中华民族将面临灭绝的威胁。
然而,斯大林并没有料到的是,蒋介石最终完全倒向了美国,这使得斯大林迅速调整了对华政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帮助保住中东铁路和旅顺港。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在形势已经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发表《元旦文告》,呼吁通过和谈停止解放军的进攻,并表示将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提出了分江而治的方案,企图保住半壁江山。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已经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导致了中国内战的爆发。现在,面对即将失败的局面,蒋介石又提出和谈,希望通过分江而治来保存一部分政权,这一算盘背后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美国支持国民党和谈的立场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却同意通过谈判来停止中国的内战,提出让国共两党以长江为界。1948年,随着国民党大势已去,中国解放军准备渡江进军江南,斯大林通过电报劝说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毛泽东对此产生了疑虑,认为斯大林可能在图谋将中国分割成南北两个政权。 长期以来,斯大林一直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在远东的一个分支,并且希望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涉及中国未来重大问题时,毛泽东并没有被斯大林的劝说所左右。在回复斯大林的电报中,毛泽东婉拒了他的要求,表示中国共产党绝不接受南北分治的提案。 毛泽东更希望通过谈判促使南京实现和平解放,借鉴北平的成功经验。在此之前,北平在没有激烈战斗的情况下实现了和平解放,毛泽东希望能够通过谈判使南京也放弃抵抗。国民党政府的谈判目的在于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而中国共产党的底线是,不会放弃渡过长江,完成全国的解放。 然而,最终这次谈判破裂,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共同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举攻下了南京,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 在中国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毛泽东等领导人毫不畏惧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也没有在中国未来的问题上妥协于斯大林。在中国共产党英明的领导下,中国最终走上了统一和自主的发展道路。后来,毛泽东对于苏联提出的分江而治方案始终心怀不满。他曾说:我们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而我们没有听从苏联的建议,南北朝的局面也没有在中国出现。